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汽车频道>>新车>>新车资讯

长安逸达迎来首次线上曝光 四重超代际优势启幕美好汽车生活

2022-12-24 19:56:04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安宇航)12月23日,长安汽车旗下全新轿车逸达迎来首次线上曝光。作为长安汽车着力打造的一款中型轿车,逸达二字的背后,体现了长安汽车希望为用户带来更安逸、更顺达的出行体验,开启舒适汽车生活的美好愿景。值得一提的是,新车诞生于方舟架构,采用全新设计语言、新一代全场景智慧交互系统以及蓝鲸新一代NE1.5T动力组合,让逸达集成四重超代际产品力于一身,成就了其“质、美、智、省”的四大核心优势。

据长安汽车乘用车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晓刚介绍,长安逸达是一款以超群的产品实力响应用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高品质事物向往的紧凑型家用轿车。以高阶的产品打造,带给用户舒适、体贴、高品质的用车体验,助力用户畅通无忧出行,享受美好生活。

美学新代际,引领新风潮

逸达作为一款全新的轿车产品,采用长安全新设计语言,以自然意象为设计灵感,借助科技语言,是长安汽车对科技智慧美学的最新诠释。

逸达前脸造型科技时尚,L型点缀的前格栅,带给用户更具未来感的视觉享受。前后大灯组主体使用了长条灯带和虚拟空间的直角光标元素,让整车的眼神显得更加犀利。同时,灯组延伸到车身侧面,使整车的视觉感受更加宽阔。

车侧以进击感的腰线让其车身姿态更显低趴,搭配隐藏式门把手,在视觉上营造出了流畅、简约的感受。此外,逸达还搭配了18英寸的双色轮圈,采用五辐旋转式设计,将未来科技感充分发挥,带来别具一格的科技美学。

内饰方面,秉承带给用户更多舒适感受的初衷,逸达座舱设计从多种环境中获得灵感,打造出新一代环抱式座舱。大面积云山绿的使用,加上小面积木纹以及玫瑰金装饰件的点缀,给予用户视觉上的豪华感受。

此外,逸达还配备超大双屏,为用户提供了更智能、更贴心的驾驶体验。同时,可智控的大尺寸全景天窗,不仅让用户拥有更大的风景视觉享受,还让内部的通透感与舒适感得以增加。

智能新代际,铸就新体验

逸达搭载新一代全场景智慧交互系统,内置MTK 8666芯片,8核心CPU,拥有2GHZ计算频率,以及每秒2万亿次神经算力,使用户得到了更流畅的用车体验,同时该车采用讯飞飞鱼4.0生态,支持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车内拍照、车外灯光秀等丰富有趣的生态内容。

除了新一代全场景智慧交互系统,逸达还搭载全方位的智能关怀新科技,同时配备了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和IMS乘客监测系统,可实现驾驶员疲劳监测、儿童安全监控、驾驶员健康检测等贴心功能,关心驾驶员的同时也关心家人状态,并搭载IACC、540°高清全景影像等智能辅助配置,给用户带来便捷且安心的用车体验。

品质新代际,产品更可靠

长安逸达诞生于方舟架构,是长安全新造车技术实力的进化载体,同时方舟架构也赋予逸达更出众的品质。得益于方舟架构的支持,塑造出了逸达低重心、高刚性的车体结构特点,同时在精细化底盘调校的加持下,车身稳定性更好、前视野更宽阔,给用户带来了更得心应手的驾乘体验。

同时方舟架构还优化了宽高比、轮宽比,让车身比例更加协调。车身尺寸方面,逸达的长宽高分别为4770/1840/1440 mm,轴距为2765mm,高宽比仅0.78,体态更低趴,展现出更动感的车身姿态,同时较长的轴距,也让逸达内部空间宽绰,让用户在入座时,享受更舒适的自在空间。

逸达顶部采用激光钎焊工艺,使用全套激光焊接设备,保证了精度与质量,同时无传统设计固有流水槽,抗压能力更强,给用户带来高品质的用车体验。依靠长安汽车完备的体系保障,确保了逸达产品质量一致性,使产品更稳定、更可靠,同时,长时间的大数据验证,保证了包括逸达在内的产品可靠与安全。

技术新代际,驾享新生活

作为一辆车的“心脏”,长安逸达的动力表现同样亮眼,其搭载蓝鲸新一代NE1.5T动力组合,兼顾动力与节油性。

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为260N·m,采用AGILE高效超净燃烧系统,350bar高压喷射的雾化燃油与高滚流气道形成的气流运动紧密配合,保证了发动机高热效率。同时,该发动机还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热效率表现。

与其匹配的是蓝鲸新一代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通过搭载智能预降挡多项技术,使综合传递效率高达96%,在WLTC工况下,逸达的油耗为5.99L/100km,实现了排放、油耗、动力的更佳平衡。

【观察】

通过此次线上曝光,逸达携四重超际代优势,将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凭借其产品实力,该车或将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继UNI-V,锐程PLUS,逸动PLUS之后,随着逸达日后的上市,还将进一步丰富长安汽车轿车产品矩阵,引领品牌向上发展。(图片均来自长安汽车官方)

(责任编辑:八雨)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