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

2021-01-19 11:41:28 中国质量报

科学引导舆情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

□ 本报记者 王 嘉

1月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多家媒体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据悉,这是该学会第10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本次推出的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从60多个热点中筛选而出,来自于10余家主流媒体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的提名、筛选及复议,基本上反映了2020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郝明虹表示,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了“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平台,对科学引导舆情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支撑,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仍要加强食品安全交流基础性保障建设,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分析体系、发布体系、响应系统和再评估系统;努力缩小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建立权威、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充分依靠学会协会、第三方机构、专家、媒体等力量,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的国际合作。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会上回顾了2020年疫情之下的中国食品工业与中国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安全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除了确保数量的供应安全,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提供的食品是安全健康的。”她介绍道,2020年前三季度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82%,总体不合格率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过去比较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减少,如食品添加剂“双超”(超范围使用,超剂量使用)的检出率从2014年的1.8%降至2019年的0.9%。对比2014-2020年数据可以发现,乳、蛋、食用油等大宗食品整体合格率较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收集的主流媒体提名舆情热点,涵盖了新冠肺炎疫情、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监督管理等多方面。最终从60余个热点中按投票数多少选择了排名前10的热点,形成了2020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

新闻链接

2020年舆情主要关注点

一、疫情之下,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热度在下降,对疫情与食物安全关联度、对冷链食品的关联度加大。

二、与提升人体免疫力相关的食品营养健康问题受到关注。

三、“老问题”穿上“新马甲”,此前已被多次解读的安全问题,今年再成热点。

四、持续不断的“和平时期”的消费者教育和公众科普,逐步缓解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形成了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由“危机应对”向“风险预防”的转折。这其中,科技界与媒体的互补对接,影响重大。

十大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解读

热点一:春节防疫——严防反弹、控制食品污染

解读专家: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尽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除了人传人以外,还可能物传人,对于消费者来讲,这种感染的机会非常小;目前为止,还没有消费者由于购买、制备被污染的食品而发生感染的报道。搬运进口货物的工人,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通过物传人而被感染的机会较大。

热点二:误食毒蘑菇——我国食品安全头号致死因子

解读专家: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我国野生蘑菇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掺杂着数量庞大的有毒蘑菇。民间流传的所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经验并不可靠,目前,还没有简易辨别的科学方法,并且误食中毒后尚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消费者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热点三:米酵菌酸——“酸汤子”中毒的罪魁祸首

解读专家:刘秀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酸汤子”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包括三大类:谷类自制发酵制品、变质银耳或木耳、发酵薯类制品。为避免该类食物中毒的发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制作或尽量不制作、不出售酵米面类食品。正确购买和科学食用银耳、木耳等相关食品,禁止出售鲜银耳。

热点四:免疫力——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解读专家:丁钢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

免疫力是指机体对外防御和对内环境维持稳定的反应能力,合理膳食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基础和保障,此外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适量运动并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在后疫情时代,食品工业正以国家政策和消费者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地提升食品营养高质量供给能力,将在满足消费者免疫力提升的健康需求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热点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饮食的新潮流

解读专家:郭顺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江连洲,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随着人类追求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植物基食品受到消费者广泛的青睐,成为了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大力促进植物基食品的快速发展,满足消费者的健康新选择,科技界和产业界应注重夯实植物基食品的科学理论基础,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以科技进一步提升植物基食品的营养水平,满足健康、美味的新需求。

热点六:粮食安全——唤醒危机意识,杜绝食物浪费

解读专家: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疫情引发了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新审视。目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安全稳定,但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粮食安全也将面临深刻挑战。

要强化以食品科技为依托的粮食安全保障,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实施“藏粮于食品”工程。

热点七:直播带货——堵住火热营销下的安全漏洞

解读专家:马冠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流量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食品作为直播带货中重要的商品品类,更要明确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电商平台等环节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应秉持理性消费观念,从规范和信誉度好的网购平台选购产品。

热点八: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难点与重点

解读专家:李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

新冠病毒可能对食品及其包装造成污染,因此对食品全产业链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可能成为远距离跨境运输携带并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因此疫情防控要着重加强关口前移,在强化源头控制的同时,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人”“物”同防。

热点九:诺如病毒——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惯犯”

解读专家:陈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凤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

诺如病毒是引发人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诺如病毒虽然有很强的感染性且传播途径广泛,但引发的感染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加强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热点十:食物过敏——被忽视的食品安全“隐形杀手”

解读专家:吴永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陈红兵(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食物过敏是一个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避免摄入致敏物质是防治食物过敏的唯一有效途径,实施食品致敏物质标签制度是避免食物过敏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基于中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过敏食物清单,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以应对我国人群食物过敏问题。消费者应增强对食品包装上致敏物质标示认识,避开食用会导致自己过敏的相关食品。

《中国质量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2020年中国汽车全年累计销量继续 ...

  • ​奇瑞2021款SUV星途TXL

  •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进入传统过年食 ...

  • 福建省龙海市市场监管局在辖区内开展 ...

  • 荣登新年礼物榜单 波司登如何逆袭出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