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记湖北特检院3名参加武汉石化“大会战”的检验员

2020-12-30 10:28:48 中国质量报

炉膛烈焰映初心

——记湖北特检院3名参加武汉石化“大会战”的检验员

□ 苗 芳 本报记者 张 华

庚子鼠年,不平凡的一年。

复工复产,疫后重振,江城武汉焕发新机。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石化),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年加工原油能力850万吨。今年,该公司共有2187台压力容器、10074条(458.5公里)压力管道到期亟需进行定期检验。否则,这家大型企业复工复产将受影响。

“作为湖北特检行业的主力军,我院要承担1133台压力容器、4618条(113公里)压力管道的检验重任,分别占总量的51.8%、45.8%。”湖北特检院院长吴遵红介绍说。

任务就是命令,检验就是责任。10月22日,湖北特检院集结14家分院的129名检验骨干,以“集团军”作战的方式,正式打响了武汉石化检验大会战。

一个多月来,全体参战检验人员充分发扬“四特”精神,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克服千难万险,发现安全隐患461处,出具隐患意见书155份。其顽强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检验技术,高标准的服务质量,赢得企业赞誉。

他们中,有刚新婚不久,“蜜月出征”的年轻检验员;有亲人去世,强忍悲痛坚持战斗的技术骨干;有主动请缨,调侃自己身板小更方便“钻罐子”的“女汉子”;也有退休返聘,仍在一线爬高塔、钻容器的老党员……炉膛烈焰映红了他们的初心使命。

年龄最大的检验员

来自十堰分院的王洪宝,从事特检工作37年,今年本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听说要开展武汉石化检验大会战,这位曾在2016年带队参加第一次武汉石化检验大会战的老将,主动请缨参加第二次武汉石化检验大会战,成为大会战现场年龄最大的检验员。

24岁成为“特检兵”,面对锅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和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他秉承着军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刻苦钻研锅炉、容器基本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利用一切时间坚持自学,参加业务技术培训和检验实践,苦练检验技术,硬是凭着一股“钻”劲,全面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检验技能。

30多年来,王洪宝与锅炉、压力容器等各种特种设备为伴,曾多次身陷险境,与死神擦肩而过,却从没有退缩过。尽管有好几次换岗的机会,他都选择了放弃,始终默默坚守在排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处置特种设备事故的一线。

在本次检验现场,王洪宝丝毫没当自己是个“老兵”,像爬高塔、钻容器之类的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一个多月来,他每天都要爬上几十米高的塔式容器,钻进漆黑的储罐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有一段时间,由于检验任务重,工期紧,加上年纪大,王洪宝患上了严重的口腔溃疡,连续一个多星期吃不下饭,说不了话,他却没有请过一天假,始终坚守在检验一线。

每天完成现场检验任务后,他回到寝室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加班加点核查检验记录,完善检验资料。“我一生从事特检工作,我热爱这个工作。能在退休之年参加大会战,继续发挥余热,我感到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王洪宝说。

“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像医生一样,为特种设备保驾护航。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安全隐患排除掉,让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再苦再累都值得。”说起工作,完成现场检验任务后的夏志勇又显精神百倍。

这次大会战,夏志勇所在的湖北特检院直属分院负责249台容器和1100余条管道的检验任务,其中包含85条GC1级的高风险等级管道。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一个多月里,他和同事们整日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拎着沉重的检测设备,与闷热的环境、有毒物质、粉尘打交道,在各种压力容器中钻进钻出,匍匐而行,只为将一项项隐患“揪”出来。

“检验工作无小事,再苦再累都值得。”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的他,依然记得刚入行时师傅对他说的这句话。他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入行10年,从未发生过一起检验质量事故,也没出现任何质量投诉问题。

成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艰辛的付出。今年8月,他刚和同事们完成了内蒙古的一个定期检验项目。9月,他所在的直属分院参加了潜江金澳石化检验大会战,来不及多休息,他又继续报名参加武汉石化大会战。算下来,他每年在外检验时间接近200天。

夏志勇的妻子是武汉同济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经常值夜班,一家人聚少离多。

“疫情防控期间,妻子坚守岗位不能回家,我也下沉社区守在一线,孩子只能托付给父母,直到疫情结束,我俩有3个月没有见面,也没见到孩子,我真的好对不起他们。”说起对家人的愧疚,这位特检“硬汉”忍不住潸然泪下。

特检“女汉子”

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投身一线检验工作。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一名踏实沉稳、能够独立应对多项复杂工作的成熟检验员。大会战期间,湖北特检院直属分院的何梦莹被同事戏称为“女汉子”。

这个从小在江汉油田长大的90后,从小就守在油田边上,看着“磕头机”(游梁式抽油机)日夜不休地作业,耳濡目染,这种大型机械聚集在一起热火朝天生产作业的场面,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对石油工业和相关行业的情怀也随之而生。上大学、读研究生,她选择了石化相关专业,一读就是7年。

“研究生的同学大部分进了大型石化企业,女生大都做的是科研或者文职类工作。”何梦莹说,只有她从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整天早出晚归,与男检验员一样进现场、找管道、搭脚手架、检验排查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刚开始,她感到有些吃不消,每隔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有点体力不支,遇上一天之内要在两个城市之间出差奔波时,感觉压力就更大了。

然而这个要强的小姑娘却从未叫过一声苦,更未言放弃。大会战期间,她与团队的老检验员们一起朝夕相处一个多月。白天忙着检验,晚上抓紧时间整理材料,交流经验。在她看来,与学生时代不同,一旦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宝贵的经历就是与资深检验员们一起摸爬滚打,积累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实践经验。

“这些经验,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技术规范里也查不到。这种经验有时候可能只是对数据的一个感觉,但它的影响可能就关乎一个企业,关乎我们整个社会的安全。我觉得这也是我们90后的一种责任。”何梦莹说,参加大会战她就再也不是一个学生,而是披挂上阵的特检战士,要时刻捍卫肩上的使命。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曲美家居欲引领一场新材料革命

  • “新时代骄傲”2020年度线上活动 ...

  • 中国汽车产销连续多年位于全球首位

  • 海南4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过31 ...

  • 福建省龙海市金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大胆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