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山西发布6类食品相关产品风险预警

2020-09-17 10:43:03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近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6条食品相关产品风险预警。

今年第二季度,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针对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竹木制品、玻璃制品、橡胶制品6大类19个品种食品相关产品的专项风险监测,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食品相关产品是指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各类产品,在特定的条件下,与食品接触后会引发食品酸碱、物理或其他化学方面的变化,质量安全广受消费者关注。本次监测主要针对原材料及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影响的化学物理指标项目。结果显示: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120批次,1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食品接触用橡胶制品90批次,18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产品100批次,2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110批次,8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风险预警1: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铬、镍迁移量超出标准要求,一定条件下易造成不良健康影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要求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金属制品铬迁移量不超过2.0mg/kg,镍迁移量不超过0.5mg/kg。监测结果显示,1批次不锈钢保温杯理化指标中铬迁移量检验结果为8.2mg/kg,超出国家标准限值的3倍,镍迁移量检验结果为1mg/kg,超出标准限值1倍。

在一定条件下,铬、镍等金属会迁移到食物中,这些金属通过口腔摄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等器官造成一定伤害。

风险预警2:食品接触用橡胶制品锌(Zn)迁移量超标,特定条件下可致中毒风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嘴》要求锌(Zn)迁移量≤5 mg/kg,监测结果显示,5批次橡胶密封条(圈)锌(Zn)迁移量最大检出值为124.54 mg/kg,超出标准限制23.9倍。

橡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加入氧化锌或硬脂酸锌作为活化剂或硫化促进剂,如这些橡胶材料用来做橡胶密封条(圈),在使用过程中,此类产品中的锌可能迁移到食物中,通过食物被人体摄入后,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在特定条件下会导致中毒,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风险预警3:食品接触用橡胶制品挥发性物质超标,长期高剂量摄入会产生毒性作用。

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及反欺诈局(DGCCRF)发布的与食品接触的有机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复合材料和橡胶等)规则要求,挥发性物质≤0.5%,监测结果显示,橡胶密封条(圈)18批次挥发性物质(200℃、4小时)最大检出值为3.84%,超出标准限制6.7倍。

挥发性物质通常是指易挥发的有机物,橡胶制品的挥发性物质是在生产橡胶产品的过程中未挥发完全的溶剂以及橡胶本身含有的挥发性单体等物质,如一些有毒有害或超低分子质量单体、添加剂、降解产物等。如果橡胶密封条(圈)挥发性物质不合格,在使用过程中这类有害物质200℃以上高温环境条件下容易进入到食物中,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过程,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风险预警4: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二氧化硫浸出量超标,存在安全风险。

《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要求二氧化硫浸出量应≤600mg/kg,监测结果显示,1批次竹木筷子二氧化硫浸出量检出值最大为729 mg/kg,超出标准限制20%。

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在日常使用中的频率较大,部分制造厂家为了其外观漂亮,制作过程中可能会用硫磺熏、双氧水或硫酸钠浸泡漂白,如果这样,此类化学物质会通过筷子浸出到食物中,通过食物或口腔、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风险预警5:食品接触用竹木制品甲醛的特定迁移超标,长期高剂量暴露或摄入可引发疾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甲醛的特定迁移量≤15mg/kg。监测结果显示,1批次竹木菜板甲醛的特定迁移量最大检出值为18.44mg/kg,超出标准限制20%。

在竹木制品生产过程中甲醛可作为防腐剂加入到竹木制品中,如去除甲醛不彻底,就会让甲醛在竹木制品接触食物的使用过程中迁移到食物中,进而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或大量吸入,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

风险预警6: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抗冲击不达标,特殊人群易造成划伤、刺伤皮肤风险。

《玻璃容器白酒瓶》要求抗冲击测试结果应≥0.2J,6批次食品用玻璃器皿和两批次玻璃水杯抗冲击检验结果均<0.2J。

食品接触用玻璃器皿和玻璃水杯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意外冲击可能产生裂纹甚至破裂,破裂部分产生的尖角或锋利边缘可能接触到人体,从而划伤或刺伤皮肤或身体部位。老人行动不那么灵活,视力也容易有问题,可能看不到危险部位,儿童还不懂得保护自己,这类消费者受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辽宁省东港市:“开渔”以来尽力保证 ...

  • 湖南华莱“科研创新+智能生产”提升 ...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开办扶贫 ...

  • 黄金消费需求逐渐成为百姓投资的一种 ...

  • 河北省河间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