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吃货的思念

2020-07-24 14:22:24 中国质量报

□ 丁 莹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侄子虎丁对我的厨艺很是喜欢,情不自禁地、公开地,边指点着餐桌上的一盘盘佳肴,边鼓励他家的“大厨”爸爸:“爸爸您多学学吧。您也得创新了。”这话说得他大姑我好不得意,说得他爸爸很是无奈。我们家养出的孩子个个嘴刁得很,他们的评价够水准。

虎丁今年9岁。以前他也吃过很多次我做的菜,也许是年龄尚小不善表达,问他喜不喜欢,他经常只是点点头,“嗯嗯嗯”几声。但是,我从他的饭量上可以看出他是否真的喜欢,就是那句话:爱吃的吃个死,不爱吃的死不吃。如今这小家伙经常“口吐莲花”,说出的话,有时引得我们捧腹大笑,有时让我们无奈地暗地流汗,咋着舌感叹后生可畏。

在虎丁之前,被我养得嘴越来越刁的是我的儿子一丁。在我烹制的饭菜里浸养了17年,街边那些毫无特色的小饭馆,他似乎连看上一眼的工夫都没有,宁肯回家吃碗方便面,也不会走进。“妈妈,今天您蒸的包子馅大、肉多,咸淡、菜肉比例合适,面也发得不错。”如此如此……其实,他吃的哪有那么多名店大厨的饕餮大餐,也就是妈妈厨房出品的妈妈家常菜。

他们的嘴越来越刁,搞得我有时候在观察他们吃饭的表情时,有点小小的惴惴不安。但是,我的心却得意得仿佛上了天,欣慰地、“坏笑”着欣赏着这两个小吃货的吃相,暗忖:上钩了吧。

对,我是故意的,是有预谋的。我精心地烹制家庭菜肴,尤其是研制了几道妈妈专利菜,就是要把孩子们的嘴养刁,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记住家的味道,死心塌地地热爱家的味道,把家的味道植进他们的基因里,忘不了、删不掉,吃不到就百爪挠心,千里万里都要找寻到它。懂了吧?孩子们终究是要放飞的,也许会走得很远很远,很久很久。都说,孩子的成长,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这话听起来好伤感又无奈。但是,除开对父母的亲情,如果家里还有吸引他的东西,让他欲罢不能,那么好了,此时做父母的无需打亲情牌,也不用苦苦追问“你什么时候回呀?”只消轻描淡写地说,今晚我们吃了什么什么,明天我们打算做什么什么。再加一句,你要吃好啊!相信光纤那端的心已经蠢蠢欲动了。当然,前提是你得养出个吃货来。

我管这种状态,叫“吃货的思念”——因了某种吃食而想念某个人。

我不觉得这种情愫功利,反而是十分美好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吃货。

我对手工自制的韭菜花酱情有独钟,曾经有几年时间,如果没有“自制品”,就坚决不吃“工业品”,受不了那股子怪味!这毛病是我三姑给惯出来的,一位曾经的厨师。我三姑年迈不再做饭之前,每年到了季节她就会做出各种应季吃食,韭菜花酱、糖蒜……还有很多街面上根本见不到的。不仅如此,每到除夕前,她都会集中时间做出许多年货,四喜丸子、米粉肉等等,以家庭为单位分成几份,各家领取。很多年都是这样。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吃不到这些我钟爱的吃食,几年前就喊着要学,最终还是没学成。说起来许多人不相信,我还特别热爱我三姑做的炸酱面。十几岁时,我为了吃碗她做的炸酱面,辗转换几趟公交车赶到她家,吃完面抹抹嘴,回家。30多年了,我一直不知道我做的炸酱为什么跟我三姑做的就是不一样,直到前几天,在我母亲的指点下试了一次,才感觉略有当年“姑妈炸酱”的风采。几年前,她老人家驾鹤西去了,我再也吃不到这样的美食了。

我先生说,我的饮食习惯有80%多和我父亲是一样的,比如都比较喜欢犄角旮旯的吃食,宁愿啃鸡脖子也不吃鸡胸;葱烧海参吃着不错,但是吃老北京卤煮那才叫过瘾;东北的炖豆角好吃吧,但我们俩一样,不能连着吃两顿……如今我回忆起来,我们的很多相同无法分辨、难以言说。我以为,这就是浸在骨子里的,分不清他的我的。但是父亲去世6年了,我仍然会在把某些吃食送进嘴里的瞬间,脑子里一闪而过:老爸估计能喜欢吃这个。

我的厨艺是父亲教出来的,所以,我的很多口味、菜式和父亲是一脉相承的。据说我最早涉足制作餐食是在6岁的时候。那年除夕,弟弟病了,母亲抱着他,我和父亲包饺子。长到十几岁,父亲开始教我做菜。如今那个过程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家里的饭经常由我和父亲做。后来我结婚离开家,再后来父亲生病,母亲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大厨”。

如今,我吃到水煮肉会想起我的五舅,因为他孤身在北京那两年我和先生经常请他吃,他喜欢。吃馄饨有时会想起我二姑,我4岁开始跟着她生活,不到两年,那时候我称馄饨为炖子,我想吃她就给我做……

因为这些家的味道而思念,总让我感到很是温暖、美好。也有人说,家的味道是一味安慰剂,可以安抚心灵和精神。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带着“妈妈家常菜”去闯世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够怀念这份魂牵梦绕的味道;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够“心安如海”。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0年 ...

  • ​暑假期间,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到上海 ...

  • 重庆市两江新区汽车产业产值增速达8 ...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康 ...

  • 浙江省围绕增强“监管公信力、问题处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