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扎根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2020-05-27 09:37:51 中国质量报

如何挑起“金扁担”

扎根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 本报记者 何 可

国务院扶贫办的入门大厅里,脱贫攻坚的倒计时牌每天都会滚动到一个新的数字。

5月23日,这个数字来到了“222天”。它意味着,在200多天后,《诗经·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盼望了2000多年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了。

同样是5月23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讲了一段他在陕北黄土地工作时的故事,一段他对于脱贫工作的思考——

“我那时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

“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下辈子的愿望’。”

“这些我们都一一实现了。我当时和乡亲们说,你们再努力想想呢,将来还想到什么境界?他们说,那就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金扁担”象征着好日子,总书记将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那么,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在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之年,扎根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将如何挑起这个农业的“金扁担”呢?

扁担沉甸甸 挑起的是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陕北黄土地上的贫苦日子和青葱岁月,记录着总书记植根于人民的所思所想。“今后不管谁当领导,都要为群众服务,一碗水端平。”1975年,他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嘱托大家的话,至今仍在那里流传。

如今,梁家河群众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破旧的窑洞搬进了整齐的新居,曾经的荒山秃岭已是瓜果飘香。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大旗传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巩保雄手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群众服务”,用勤劳双手带领大家“全面小康一起走”。

“村民都富裕了,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元。”巩保雄说,期盼总书记在不忙的时候,能够再回到梁家河村看看。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用总书记的话说,“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去。全面小康的路上,梁家河没有落下一个人,全国56个民族,也不会落下任何一个。

今年5月,毛南族也实现了整族脱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跨过贫困线,见证着“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历史承诺。

“毛南族的脱贫,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实现的。”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说,下一步,要通过总结民族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探索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路子。

扁担长又长 串联的是产销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北面的凤凰山山头,是上个世纪90年代班车运行的一个坐标。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1991年坐着班车嫁到这里时,家人告诉她,看到哪个山头最秃,你就可以下车了。

2009年6月,“外来媳妇”赵会杰当选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并立下“脱贫军令状”。经过多年摸索和尝试,她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的产业脱贫之路。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

摘“穷帽”易,拔“穷根”难。“我的军令状虽然完成了,但脱贫攻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贫困户脱贫不等于就不开展帮扶工作了,脱贫摘帽后怎么干,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赵会杰说。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每个县都有两三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都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减贫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是保证脱贫攻坚质量的根基。

产业扶贫,架起产和销之间桥梁是关键,否则“扶贫产品”随时可能变成“滞销农产品”。

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没有种不出来的东西,只有卖不出去的东西,把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是下一步要解决好的问题。”

“老铁们,你们想要的陇南特产,梁掌柜的直播间里都有,让我们一起参与这场消费扶贫的战役。”5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陇上庄园”淘宝店主梁倩娟的微信朋友圈又更新了。

2013年,梁倩娟从广东返乡创业,创建了“陇上庄园”淘宝店铺,帮助当地3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其中100多户是贫困户。如今,她又紧跟电商发展潮流,开发了直播平台。“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市场,一场直播带来致富希望。”梁倩娟说,营销方式的现代化,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扁担载满满 承载的是希望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与著名的“悬崖村”同属一县,也曾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是该村的村支书,在整村实现脱贫“摘帽”两年后,她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摘帽”之后乡村如何振兴。

“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吉克石乌读了又读,还专心地用笔圈了出来。

吉克石乌说,脱贫的下一步是振兴,而振兴藏在教育里。只有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上好学,通过知识走出大山,实现“一人读书就业,全家脱贫”,才能撑起大凉山的未来。

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脑子里想的还是农村。他们希望农村的日子更幸福,农村的前景更美好。

“乡村振兴,环境美是面子,产业美是里子,精神美是根子。”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这样总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之路。

他说,这几年,裴寨村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把红薯升级成酸辣粉等薯产品,不仅把产品卖出了国,还打造了“红薯粉条文化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裴寨村打造成了具有太行文化特色的村落,“做实产业根子,做厚文化里子,乡村就能把短板变优势,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金扁担”将挑起更重的担子,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后,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 ...

  • “520世界计量日”精准战“疫”助 ...

  • “扶贫工作队给我们村里送来了‘钱袋 ...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新院村的 ...

  • 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岭东分局:调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