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中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报道>>

曹汝特:脱贫“小翻译” 护边“小卫士”

2020-11-13 17:58:06 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丹阳 本报通讯员 刘影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1日 04版)

【新时代好少年】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有一名14岁的傈僳族少女曹汝特“身兼数职”,只为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她是脱贫攻坚“小翻译”。古里卡村169户769人,大部分为“直过区”的景颇族、傈僳族群众,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贫困发生率高达70%以上。脱贫攻坚工作队驻村后,发现全村一半以上的群众不懂汉语。正当沟通上的障碍让工作队员一筹莫展时,村委会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腼腆地告诉大家:“我是来当翻译的”。她,就是曹汝特。

一个假期50多天,刚刚小学毕业的曹汝特成了古里卡村扶贫宣传队伍中最小的“翻译官”。有了她的翻译,工作队员与群众的交流顺畅了,脱贫政策更好落地了。而让工作队员没想到的是,曹汝特一边当翻译,一边组织起小小环卫队,捡垃圾、清杂草、打扫卫生……孩子用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们,脱贫攻坚不分力量大小,人人都应该参与。

她还是护边爱国“小卫士”。村里组建女子护边队后,2018年寒假,曹汝特参加了由部队和女子护边队共同组织的巡边活动。“站在边境线上,听着军人叔叔讲守边故事、和婶婶们高唱国歌、一起细数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我发现原来我的祖国这么厉害!”曹汝特很激动。回家后,她极力劝说母亲加入护边队。拗不过曹汝特的软磨硬泡,她的母亲答应了。

最开始,父亲有点不理解:“护边队员没有工资,还要倒贴时间参加各种活动,要不就别干了。”每当这时,曹汝特就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当护边员不是为了钱,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咱们古里卡的边民有责任守好脚下的这片土地。”在曹汝特的影响下,她的父亲终于支持了她的母亲加入护边队,一家子被村民推选为“爱党爱国星”家庭。

曹汝特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得到了同学老师和乡亲们的一致认可。今年,曹汝特获评2020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她说:“不论我们是傈僳族、还是景颇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把我们的家园建得更好!”

(责任编辑:贤达)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衢州:质量强市 品牌加力 标准 ...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建设“ ...

  • 常益长铁路益阳段首片箱梁按节点要求 ...

  • 湖南省消委会、律师协会联合举办网络 ...

  • “西安制造”有望再迎高光时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