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自2024年12月以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三部门联合推动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引导银行机构为拥有质量荣誉、执行高水平标准、获得质量认证等企业提供融资授信服务,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为确保青海省内企业经营状况与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精准可靠,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发挥质量强省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机制,协调科技、工信、商务、海关等成员单位及局内相关处室,汇总符合质量融资增信要素的经营主体名单。经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青海)筛除经营异常、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等严重失信对象后,依据“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国家/省级老字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等27项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标签,建立“白名单”企业库,并分批推送至银行机构。截至目前,累计推送“白名单”企业956家。
依托企业经营状况、失信记录及涵盖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内容的27项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数据,为推送企业精准画像,引导银行将信贷资源优先配置给坚持质量第一、注重质量管理、弘扬质量标杆的企业,推动企业将质量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授信的有形资产。省内多家银行已将质量融资增信要素纳入授信审批和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结合企业类型、规模、风险、贷款用途及质量要素价值评估,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确定授信额度与利率,适当调整贷款额度,并辅以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提供“一户一策”专业化服务。截至6月,参考质量融资增信要素,银行机构已向36家“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18.9984亿元。
2024年以来,深入各市州及相关产业园区,组织8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有效搭建了企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2024年完成专利商标质押融资8笔,金额1.19亿元。2025年 1至6月,完成专利质押贷款7笔,金额0.8550亿元(商标质押数据待国家局下发)。“十四五”以来,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12.03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下一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优化业务模式和工作机制,联合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对接企业需求。依托“青信融”及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发布、精准推送、解答解读、申报兑现、评价跟踪等质量融资增信集成服务,推动惠及更广企业群体,更有效帮扶中小微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壮大。(供稿:青海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