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着力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行动聚焦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一、部署推动,打出专项整治“组合拳”
一是精准部署推动,组织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印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职责,确保整治行动步调一致、精准发力。二是锁定关键领域,强化执法办案,坚持“四个最严”要求,重点聚焦肉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农村食品批发商等高风险领域开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标侵权、虚假宣传及销售“三无”、过期变质食品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检查各类主体1152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25份;共查处假冒伪劣违法案件93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54公斤,罚没款共计14.13万元。三是严把准入源头,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严查无证无照经营。强化食品源头治理,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链条。
二、宣传引导,构建社会共治“同心圆”
一是通过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单)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集市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识假辨假知识、举报维权途径,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发布征集制售假劣肉制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的公告,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社会监督,提高对经营单位的监督震慑力。二是积极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从快处置、从严查处。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通过“今日斗门”公众号曝光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发布典型案例,切实形成执法威慑,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舆论氛围。
三、聚焦民生,擦亮风险预警“探照灯”
一是开展“你点我检”活动,通过线上扫码、线下问卷等方式征集群众关心的食品品类、抽检场所和检测项目,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为后续的抽检工作指明方向。二是组织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抽检,以食用植物油、饮料、酒类、调味品、乳制品等农村地区消费量大等食品为重点品种,以线下农村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小食杂店等为重点场所,加大抽检力度,排查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615批次,已出结果707批次,不合格14批次。三是加强对农兽药残留等方面的快速筛查,提升现场监管的靶向性和效率。今年以来,共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24808批次,不合格331批次,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612公斤。
四、强基固本,跑好长效治理“接力赛”
一是分类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严格落实过程管理要求。二是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指导,帮助其完善质量管理措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着力提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履职能力考核,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考系统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考核,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商超、批发市场等食安员培训及监督抽考每年100%全覆盖。
食品安全无小事,斗门区市场监管局将常抓不懈,坚决守护好农村食品市场的安全底线,让广大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来源:珠海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