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怎么把创新点子变成真金白银?北京市通州区的企业在最近一场干货十足的培训里找到了“通关秘籍”。7月11日至24日,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州分中心连续举办三期“专利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吸引近50家企业积极参与。
瞄准企业知识产权痛点,构建从构思“生”专利到市场“护”专利全链条赋能体系。第一期培训直击“创造”环节,授课老师拿出行业里的经典标杆案例,手把手拆解高价值专利究竟是怎么“长”出来的,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把知识产权精准提炼成方案,如何才能筑起知识产权牢固的“护城河”。听得企业代表直呼过瘾。“以前总觉得专利就是写个申请书,熬时间等授权。听完课才明白,从布局到运用再到维权,步步是道行。”一位参加培训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感叹道。“感觉一下子开了窍,回去就能用在我们新研发项目的专利布局上,这块短板必须补上!”一位专注硬科技研发的工程师在现场记录得满满当当。
光有好专利不够,还得快准稳地转化成市场竞争力。第二期培训就聚焦这个“加速”痛点。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业务成为焦点,怎么借助这个“快车道”能把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大幅压缩,企业代表们听得格外仔细。更吸睛的是“星斗”大模型的亮相,这个知识产权领域的AI工具能干些啥?它不仅能帮着提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效率和规范性,还能辅助评估专利的市场潜力。专家现场演示后,不少企业琢磨着怎么用它解决“融资难”,为专利质押贷款加把劲。
专利拿到手,商战才刚开场。最后也是最“硬核”的一期,聚焦“维权”护盾。面对可能的市场抄袭或纠纷,企业如何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培训场上搬来了重磅的专利诉讼案例“沙盘推演”。专家带大家设身处地推演实战场景:诉讼目标怎么精确设定?法庭上唇枪舌剑的话术有何讲究?万一对手提起无效宣告,证据链该怎么组织才能铜墙铁壁?更关键的是整个法律程序中的节奏如何协同掌控。这些平时书本里难找、摸索起来代价高的实战硬知识,让台下企业代表频频点头,跃跃欲试准备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智力成果。
“为了更加精准地抓住企业从技术研发到市场竞争全过程的知识产权需求盲点,我们紧紧围绕高价值专利的创造生成、申请转化加速、市场竞争维权的三个关键环节形成闭环,精心策划了一套环环相扣的培训课程,每期培训都力求解渴、实操性强。”通州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宋立杰介绍,这套“从创造到加速再到维权”的全链条深度培训,不仅是“三堂课”那么简单,它实现了由单项服务到链条集成的转变,更好地通过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为实战赋能。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表示,他们将继续联合政府资源、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瞄准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不断迭代的新痛点、新诉求,持续优化培训内容与模式,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等链条上不断“添柴加火”,致力于把通州区打造成创新要素集聚、转化高效、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沃土,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澎湃的科创活力,持续注入坚实而强劲的知识产权动能。(来源:北京通州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