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广西兴安县市场监管部门直面基层医疗单位器械管理的痛点难点,以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推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已依法查处医疗器械相关案件12件,案件查办数量与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为筑牢基层医疗安全防线交出亮眼答卷。
直击“沉疴痼疾”,精准施策破解监管难题。兴安县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乡镇诊所(卫生室)占比超80%, 针对这一现状,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梳理监管工作中的核心痛点,主要体现为:监管对象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增加了全面覆盖的难度;基层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力量“薄而弱”,影响监管效能;同时,村卫生室整改后易反弹、长效管理难以维持,成为持续规范的阻碍。为有效破解上述难题,市场监管部门靶向发力,深入一线调研,锚定消除风险隐患这一核心目标,通过靶向施策、周密部署,着力夯实专项工作基础,确保各项举措精准落地、取得实效,从源头扎紧合规“篱笆”。
锻造“火眼金睛”,专业队伍赋能高效执法。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医疗器械技术性强、法规更新快的特点,兴安县市场监管部门将监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今年以来制定了行政处罚案件经验交流例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目前已举办11期,有22位执法人员分享了办案经验和心得,详细解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剖析法律条款在实际监管中的应用。通过案例交流,重点提升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技巧、证据收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推行“以案代训”“骨干带新”模式,在复杂案件查办中锤炼队伍真本领。一支法规熟、业务精、善攻坚的专业化监管队伍正成为守护用械安全的中坚力量。
拉网“排雷除患”,严格执法守牢安全底线。安全底线不容触碰。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态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环节全覆盖、拉网式风险排查。检查过程不走过场,紧盯关键环节,深挖细查。一是严查采购渠道,抽查核查产品的随货同行单、供应商资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材料,确保来源合法;二是细查进货查验、大型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等,核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保障全程可追溯;三是实地查医疗器械储存条件,如查看体外诊断试剂等是否按储存温度进行保存等;四是重点查各基层医疗单位是否存在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的行为。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目前共检查药店70家次,基层医疗单位98家次,立案查处医疗器械案件12件,已结案9件,罚没款共计6.3万元,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彰显了执法权威。
播撒“合规种子”,多维宣贯根植责任意识。合规意识的提升是治本之策。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基层医疗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宣传医疗器械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将枯燥的法规条文转化为基层医务人员“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操指南。同时以案说法,剖析违规使用的危害和后果,从思想上提升其对合规使用医疗器械的重视程度,引导从业人员变“要我合规”为“我要合规”,让安全用械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一位乡镇卫生院的负责人感慨地说:“以前对器械管理有些模糊地带,现在有了清晰指引,还知道违规的严重后果,管理起来心里更有底了。”
半年来,这一系列靶向精准、多措并举的监管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案件查办效能,更有效规范了基层医疗器械使用秩序,降低了潜在安全风险,为保障群众用械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兴安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守护基层医疗器械安全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精准监管模式,完善长效机制,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智慧监管手段,推动社会共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李敏 蒋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