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企业商业秘密是核心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市场监管局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通过精耕细作、协同联动、借势赋能等多元举措,构建起坚实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帮助企业练好“基本功”。以《包头市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指南》为指引,深入企业一线,走访50余家重点企业,发放问卷270余份,精准梳理确定技术、经营信息等8类保护范围,帮助企业规范涉密文件流转、保密协议签订等 12项管理措施,定制 “一企一策” 精准指引,提升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激活示范带动“辐射力”。精心培育示范企业3家、示范站点23个,以丰洲材料等为标杆辐射带动园区企业。依托2个指导站开展60余次一对一指导,协助完善30余项内部制度。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存证难、举证难”痛点,积极推广“包证链”电子存证平台应用,为企业维权提供便捷高效工具。
构建多方协同“防护网”。探索“律所护航 + 机构确权 + 金融支持” 模式,联动20余家企业、律所、知识产权机构及金融机构共商共促,打通保护与价值转化链路。收集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堵点20余条,深化银企对接,促成5家金融合作,持续为企业 “输血解困”。承办包头市第三届商业秘密保护现场会,通过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案例剖析、企业与服务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推动政企协多方交流。
厚植社会共治“沃土地”。打造“蓝盾解答”系列直播,以线上互动为企业实时解疑保护知识。开展短视频征集活动,评选优秀作品 3 部,通过新媒体矩阵推广。结合“4・26 知识产权活动周”,举办大型宣传12场,覆盖150人次企业负责人与保密专员。通过搭建“线上 + 线下” 立体宣传网,厚植“尊重商业秘密、崇尚创新” 的社会共治土壤。(来源:内蒙古包头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