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日前,青海省海南州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行涉企执法检查“扫码入企”制度,助力企业专注发展,打造“无事不扰”的优质营商环境。
清单化管理,规范检查边界。制定并公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事项清单,详细列明检查依据、内容、频次和标准,确保检查工作“有据可依、流程可溯、标准统一”,做到“清单之外无检查”。对于清单外事项,严格执行“非审批不检查”原则,新增检查事项需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从制度上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同时,若可通过资料上传、书面核查等方式实现监管,不再进行现场检查,企业也有权拒绝清单外的检查。
计划性安排,优化检查频次。科学制定年度行政检查计划,合理控制检查次数、范围和规模,明确各类监管事项的随机抽查比例与频次,平衡抽查力度与避免执法扰民。日常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原则上按计划执行,整合同一行政相对人的检查事项,通过多部门联动执法,实现“综合查一次”,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严格落实检查计划备案管理与公示制度,禁止无备案开展检查。
严格化审批,杜绝随意入企。除因投诉举报、突发事件、案件查处等特殊情况需立即开展检查外,所有涉企执法事项均需提前审批。检查人员需填报涉企《行政检查审批表》,经机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计划外入企行为。
提前化告知,引导企业自查。开展行政检查前,除依法不能公开或上级明确要求不事先通知的事项外,将检查时间、依据、方式等信息告知企业,引导企业提前开展自查,推动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向主动规范管理转变,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数字化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检查前,需登录省司法厅“扫码入企”微信小程序,填写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等信息,生成“检查码”后,方可入企检查。这一举措实现了执法全程留痕,形成“全流程”“全领域”监督网络,将涉企检查纳入法治轨道,避免重检查轻整改、任性检查等问题。
全程化记录,确保监管可溯。建立包含检查对象、检查项目、检查内容等要素的线下“行政检查记录表单”,推动执法人员“照单检查”,全程记录检查过程,保证监管工作公开透明、全程可追溯,以公平、公正、高效的监管服务,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开放式评议,强化企业监督。在涉企检查中,执法人员向企业提供“检查码”,企业负责人可通过扫码核实检查情况。若发现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等问题,可直接通过“检查码”反馈、投诉,促使执法扰企问题得到快速响应和精准处置,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柔性化执法,彰显监管温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清单制度,采用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手段,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
截至目前,已“扫码入企”检查80余次,涉企检查数量同比大幅下降,企业迎检时间成本大幅减少,越来越多企业摆脱了“迎检困扰”,“轻装”上阵专注发展。(供稿:青海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