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5月中旬,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5年第1号公告,批准22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于7月15日正式实施。其中,襄阳市《地理标志产品 程河柳编》(标准号DB42/T2366-2025)、《地理标志产品 襄阳大头菜》(标准号DB42/T2367-20252)2项省级地方标准上榜,均出自襄州区。分别由襄州区程河镇柳编行业商会、襄阳孔明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担,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与标准化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襄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合力协助制定。
地方标准,是为满足地方特色需求,补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遵循法律法规的支持与规范,有助于发挥地区优势,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程河柳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发展为六大类(平编、立(穿)编、钉编、精(线)编、木编、拧编),主要产品为洗衣篓、收纳盒、鲜花盒、沙发、葫芦、水果盒、花瓶等7大类4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主要原材料为柳、木、草、藤条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理标志产品 程河柳编》省级地方标准规定了程河柳编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种植、采收、原辅料要求、加工、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及标准实施及评价,为推动襄阳“程河柳编”产业走上标准化生产加工的轨道,进一步有效推动柳编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襄阳大头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古法“三腌、五卤、六晒”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产品从原料选择到加工成品中间有5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结合现代纯种发酵及低盐无防腐剂生产技术,生产出色、香、味俱全的襄阳大头菜。《地理标志产品 襄阳大头菜》省级地方标准对襄阳大头菜生产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技术进行了整体规范,对更好的传承保护其独特的非遗制作工艺,推动襄阳大头菜产业高品质、高标准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率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为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行动,把标准技术服务落到实处,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襄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组成标准化服务专班,围绕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作用。一是下沉一线,送政策送技术。先后走访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纺织、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智慧物流、装备智造等各领域,宣传标准化惠企政策和服务职能,广泛收集企业在质量标准等方面难题,现场办公帮助解决20多项企业对标先进标准比对关键指标、标准先进性评价等难题;二是集中力量,推动落实深化地方标准改革,在前期多方查阅文献、深入一线多次实地查看生产现场细化技术要素、多次对标准核心技术指标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加班加点对这2项省级地方标准草案进行修订完善并提交省级专家组通过了终审。截至目前,襄州区标准化助力达产释能再上新台阶:帮助建立覆盖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先后主导制定并发布实施2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项服务业市级地方标准、3项农业市级地方标准,工业领域的纺织、建材、新能源等5家重点企业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48项。襄州区政府于兑现落实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主导参与5项行业标准制修订的100万元标准化惠企奖励。
标准是质量和品牌发展的基础,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服务“两资三能”中心目标,进一步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关键标准的研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掌握行业话语权;深入一线帮扶,推进各领域标准化试点创建,激发参与科技创新、标准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引领产业链提档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张鹏 汪燕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