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期,云南省洱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谋划、主动作为,局所联动,筑牢“五防线”,开展节前专项检查行动,同时针对地震受受灾区域域强化全方位监管,全力维护节日期间市场秩序。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以校园食品安全、肉制品、散装白酒、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为抓手,聚焦肉制品、乳制品、食用农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类,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执法人员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重点检查经营主体证照是否齐全和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食品生产加工环境、操作流程、冷藏与“三防”设施设备运行状态,还有索证索票、出入库管理等环节,督促商家严格把控食材进货、清洗消毒、加工操作等关键环节,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三无”、过期食品流入市场,为群众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在地震受灾区域,组建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小组,对受灾群众安置点的餐饮服务点、食品供应点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检查食品原料来源是否可追溯,是否存在因地震导致的食品储存环境恶化、食品变质等问题,确保食品加工场所符合基本卫生条件。同时,严查向受灾区域销售临期、过期食品以及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为受灾区域群众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严守产品质量底线,规范市场商品品质。针对节日消费特点,执法人员深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景区景点等场所,对日用消费品、儿童玩具、家用电器等重点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着重核查产品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存在“三无”产品,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经营者强化质量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在地震受灾区域,除了对使用救灾物资开展质量大检查外,还对受灾区域商铺所售的生活必需品进行全面抽检。重点检查商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存在因运输、储存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严防劣质产品流入受灾区域市场。同时,对用于灾后重建的建筑材料,开展专项质量监督检查,确保重建工程质量安全。
消除特种设备隐患,保障生产生活安全。围绕燃气、电梯、场厂内叉车、压力容器等重点特种设备,执法人员对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电梯、游乐设施、压力容器等开展全面安全检查。详细检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日常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要求使用单位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设备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在地震受灾区域,市场监管局对受损建筑物内的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检查设备是否因地震发生结构变形、功能损坏等问题。对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立即责令停止使用,并安排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维修。同时,对受灾区域临时使用的起重机械、叉车等设备,严格检查其安装、使用和操作人员资质情况,确保设备在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中安全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二次灾害。先后检查电梯7台,整改2个,检查重点工程滇中引水项目使用特种设备8台,指导我县重点建设九气源大酒店13台电梯安装告知书。
稳定市场消费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紧盯“五一”假期消费热点,密切监测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对商超、餐饮、住宿及生活必需品等重点领域的价格监管,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严厉查处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响应和处理消费者诉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
在地震受灾区域,加大市场巡查力度,重点加强对生活物资、药品、燃油等重要商品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价格串通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设立受灾区域消费维权快速响应机制,对消费者在受灾区域遇到的消费纠纷,做到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处理,确保受灾区域市场消费秩序稳定。 此外,加强对受灾区域临时市场的经营秩序管理,规范商家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强化药械安全监管,筑牢健康保障屏障。以药店、医疗机构为重点检查对象,针对“五一”期间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开展全面细致的药械安全检查。执法人员重点检查药品购进渠道是否合法合规,药品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过期、变质药品;医疗器械的产品资质、购销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存在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医疗器械等情况。
在地震受灾区域,对临时医疗点、受灾群众安置点的药械供应点开展专项检查,严格审查药械来源和质量,确保受灾区域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加强对急救药品、消毒用品、防护用具等应急药械的质量监管,防止不合格药械流入受灾区域。同时,督促医疗机构和药械经营单位规范药械储存和使用行为,为受灾区域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节前检查旅游景点、景区所在地药店35户、12家医疗机构,出动人员25人次。
洱源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动态排查和消除各类风险隐患,为广大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五一”消费环境,同时全力保障地震受灾区域市场安全有序,助力受灾区域恢复和重建工作顺利开展。(洱源县市场监管局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