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食药安委“五位一体、精准明责”工作体系,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梳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责任目标,落实“一线排查、两级移送、三向督查、类推整改”工作法,明确企业主体、行业主管、属地责任和市场监管“四方”责任,深化培训宣传,集中力量开展靶向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问题隐患。
坚持高位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完善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药安全工作,坚持把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来抓的新形势、新要求下,西峰区市场监管局制定年度食品药品工作要点,分解工作责任、细化工作要求,以“清单化”管理确保“闭环式”落实,使各项工作能围绕省、市局的安排部署同轴共转,同频共振。此外,在食品包保主体覆盖、能力提升、责任落实三个维度上狠下功夫,制定印发《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明白纸》,分级分类覆盖包保干部培训4场次,提升包保干部履职能力,推进包保责任落实,一季度包保督导、问题整改、信息备案、主体更新率达到100%。
综合系统施治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全方位提升
重抓关键显实效。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守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联合教育、卫健、公安等七部门全面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检查学校食堂299家(次)、校外托管机构195户(次)、周边经营户214户(次),集中供餐单位4户,建立问题清单221条,即时处罚2户。紧贴食安“热点”,开展牛肉面专项整治、“3·15”曝光问题食品等重点专项整治3次,检查经营主体店46家,下达责令整改10份,现场警告处罚10户。
完善机制防风险。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食安监管”模式,构筑“协管员+包保干部+属地食安办+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配齐村(社)协管员(信息员)280名,社会监督员19名,乡级食安办反馈问题隐患68条,100%完成整改。
突出培训强责任。开展“一类一策”专题培训,破解主体责任落实难题。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校外托管、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主体差异化需求,创新“分层分类+场景化”培训体系,通过开展“2025年开学第一课学校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等,精准解决了“谁来做、怎么做”的难题。同时,为破解基层监管人员业务能力薄弱难题,创新开展“周五执法所长上讲台活动”,以“实战化教学、精准化赋能”打通基层监管能力堵点,构建起“所长带骨干、骨干带全员”的传帮带链条,为夯实食品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注入持久动力。
数字监管促提升。构建“数字监管+示范引领”的治理模式,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双配备”责任机制,实现对食品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测,目前已串联13个监管所的子系统,纳入经营主体1459户,实现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覆盖,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完成率100%,有效破解数字化监管“管不住”困局,消除“管不全”盲区,形成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新范式。
创新宣传带动彰显食品安全协同共治新作为
以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为目标,创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终端”宣传模式,极大提升了工作质效,实现了群众与监管部门“双向奔赴”。在宣传维度上,坚持内外协同双向发力,对内建立“信息采集—分级审核—多端发布”机制,整合部门、乡镇(街道)等食药安委成员单位资源,共编发工作动态、典型案例55篇,实现基层实践与上级导向同频共振;对外实施“主题宣传+场景传播”策略,针对校园、商圈、社区等不同场景,开展2轮主题宣讲活动,设立4个校园食安维权站,发放“反餐饮浪费告知书”1600余份,形成“报纸有专栏、网络有专题、街巷有标语”的全覆盖宣传。在传播效能上,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执法检查等素材进行直观化表达,制作出短视频、图解等多类宣传产品,通过新媒体矩阵实现精准触达,累计点击量超20000次。
西峰区将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以扎扎实实的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惠民生、暖民心,全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构建“全链条责任落实、全领域风险防控、全社会协同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来源: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