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持续推进湖北省 “两新” 工作,有效提升再制造产业发展水平,3月4日,湖北特检院襄阳分院(以下简称“襄阳分院”)成功举办《工业车辆 叉车 “油改电” 再制造 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编制的期中会,此次会议的评审活动为该地标的发布筑牢了坚实根基。
再制造产业作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创新空间。其中,叉车 “油改电” 项目在众多再制造领域中备受行业关注。据统计,湖北省内注册使用的内燃叉车超过50000台,而无法满足“国三”及以上标准的叉车达7000台,这些老旧内燃叉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排放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还因其能耗较高,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通过 “油改电” 技术将其升级为电动叉车,能够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减少噪音污染,为企业构建绿色、高效的作业环境。然而,目前国内叉车“油改电”再制造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相关行业在生产、经营、使用及检验等环节缺乏标准指导,极大地制约了该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因此,《工业车辆 叉车 “油改电” 再制造 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的出台刻不容缓,其对于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襄阳分院作为该标准制订的牵头单位,始终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前期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系统的综合分析以及严谨的试验验证工作。在此过程中,凝聚了众多行业专家与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为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规范保障。该标准对叉车 “油改电” 再制造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验证方法等各个关键环节均作出了详尽且精准的规定,为再制造企业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助力企业提升生产质量与管理水平。
此次评审活动邀请全省生产、经销、使用等不同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积极参与。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围绕技术规范的一致性、协调性、适用性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与审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企业代表们也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经验,为技术规范的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依据。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该技术规范在内容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使其更加契合湖北省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的主导作用,《工业车辆 叉车 “油改电” 再制造 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的编制,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其将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生产模式优化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湖北省再制造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接下来,襄阳分院将持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加强对再制造产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支持,为推动湖北省 “两新” 工作持续发展,提升再制造产业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通讯员 孙旭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