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安徽蚌埠一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吴先生向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反映,名下一户已注销的分公司因为辖区行政处罚记录影响到企业项目竞标,急需信用修复。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认定该企业符合申请信用修复条件,但修复已注销分公司的信用公示信息在全省尚属首次。面对企业迫切需求,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请示上级部门,启动信用修复“绿色通道”,会商执法办案机构,远程指导企业完善信用修复资料,及时撤销行政处罚公示信息,消除失信记录,帮助企业摆脱“失信”困境。
“从申请到修复,只用了2个工作日,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效率真的太高了,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吴先生说。
信用修复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支持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全面推行“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建立失信经营主体台账,设立信用修复“驿站”,开启“线下+线上”双通道修复模式,实现材料齐全“即申即办”、全程“零见面”修复。今年以来,落实“三书同达”51起,帮助193户经营主体实施信用修复。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合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以企业诉求为工作宗旨,切实推动企业信用从“要我修复”转变为“我要修复”,努力把企业每一件“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成“百分之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经开区市场监管局 周瑞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