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知识产权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激活创新发展“强引擎”

2025-03-03 17:24: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坚持以“四强”行动为牵引,以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力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2024年,全区新增授权专利568件、同比增长4.2%,发明专利42件、同比增长153%。甘州区成功入选第一批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县(区)。

强化统筹协作,画好全链条保护“同心圆”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定期调度知识产权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年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2次,及时对照短板问题和落后指标探求“解题”路径,协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研究,制定《甘州区“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措施,出台开展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从4个方面明确12项重点任务,压紧压实各方职责,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加快形成。

营造创新环境。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化解模式,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民事案件128件。开展民生物资、农业农村、网络市场等领域专项检查10余次,查处销售假冒专利产品及电商专利侵权等案件14起,查办商标侵权案件9件、罚没款6.05万元,清查销毁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30余册。

注重区域协同,打好全链条保护“组合拳”

联动协作扩大“朋友圈”。积极实践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机制,与全国172个县(市、区)签订《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联合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专题培训7期,向四川、广东、陕西等省份移交专利标识不规范线索8条,在信息资源共享、跨区域交流协作、案件关联区域信息通报等方面凝聚工作合力。

主动对接助力“走出去”。联合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网,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企业名录,开展海外知识产权服务需求调研8次,提供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监测预警、纠纷应对、维权指导等“前端治理”服务9场次,指导3家涉外企业布局国际商标3件和pct专利2个,发布“海外知识产权信息预警”8期,发放《商标、专利产品进货查验注意事项书》200余份,为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护。

法治护航筑牢“硬支撑”。落实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和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行政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大保护工作格局,成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等3个行业组织,2024年调解知识产权案件36件,调解成功率89%。在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基地,共同守护种业“芯片”。

赋能产业发展,结出全链条保护“丰硕果”

锁定需求促转化。深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梯队式培育,培植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科创企业35家。引导兰标生物、奥林贝尔、大弓农化等企业,通过“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的方式,实现年提升效益近20%。兰标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引擎”智慧生态公厕案例入选全省专利产业化典型案例。

搭桥引线促转化。立足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动员传祁乳业、固本生物等100多家企业集中展示知识产权转化成果,组织32家重点企业参加市、区两级科技成果对接沙龙活动3次,发布科技成果10项,新认定奥林贝尔等6家企业8个产品为专利密集型产品。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供需桥”,引导17户企业与科研院校签订科技合作项目7项,签约资金达600万元。

提升质量促转化。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开展攻关,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培育储备,全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1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69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34件,PCT专利2件,注册商标5575件、国际商标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45家,市场主体品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区知识产权质量稳步提高。

优化服务供给,勤当全链条保护“店小二”

“开渠筑池”引入金融活水。着眼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搭建政银企项目融资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主动挖掘企业知识产权资源,支持企业将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进行盘活,让企业“躺”着的知识产权变为“真金白银”。近3年来,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达3000多万元,为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业务下沉”提升服务效能。在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发挥甘肃小巨人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力量,为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维权援助、公益培训、专利查询、商标注册等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至目前,累计对接企业82家,办理商标注册45件、“甘州铺子”等版权10件,提供咨询、培训、查询等知识产权服务业务300余次。

“多维发力”夯实人才保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将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8名工作人员配备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岗位,制作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指南“口袋书”210册,围绕商标监管与侵权判定、假冒专利查处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8场次,近两年来累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200人次。组织62家重点企业、108名员工参加全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6次,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培养了复合型人才。(姚成栋)

(责任编辑:陆明)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