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广东省2023年度地级以上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结果公布,肇庆市再次获评优秀等级,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近年来,肇庆市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工作水平,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面获批创建知识产权建设强市、强县(综合类及地理标志类)、强园区的城市。肇庆市知识产权改革创新案例《肇庆市“五大机制”改革促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收录成为2024年度全国300个典型改革案例之一,并被评为2024年度三十大市域案例之一。
着力完善机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不断夯实
市、县、所三级联动,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作”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办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56宗,移送公安机关7宗,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54件。组建知识产权“三合一”合议庭,在肇庆高新区设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肇庆巡回审判法庭、肇庆中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有效缓和知识产权案件“管辖集中化”与“诉讼便利化”之间的矛盾。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构建“速裁+快审+精审”三梯次工作模式。签署《肇庆市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备忘录》《肇梧两市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积极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格局,并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延伸。
着力赋能“百千万工程”,地理标志保护全面加强
先后出台《肇庆市发展地理标志产业工作方案》《关于建设地标特色小镇 促进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深入挖掘地理标志资源。目前,全市现有地理标志产品达2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28件,有21个产品入选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以上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以地标驿站和地标小镇建设为抓手,举办肇庆市地理标志“一村一品”培育擂台大赛,大力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湾区认证项目,创新打造“金融+地标”发展模式。全市已建设13家地标驿站和4个地标小镇,办理全省首笔地理标志质押融资业务,融资金额1.5亿元。改革案例《凝心聚力谋发展 地理标志商标区域品牌谱新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同时入选2023年全省二十条复制推广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有力提升
围绕全市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建设10家肇庆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持续建设肇庆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建成肇庆市新能源及储能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引导企业发挥专利制度优势。2024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825件,同比增长24%,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95件。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家,17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17家企业获得22项中国专利奖。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56.4亿元,同比增长近150%,增长率居全省第一。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报告》中,肇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竞争力排名第一。
着力对接创新需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优化
全省首个发布《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作指南》团体标准。设立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1个维权援助分中心和4个工作站、21个服务站点。建设市、县两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建成23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网)点,实现全覆盖服务。支持肇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建成16个商标培育指导站,3家企业、4个指导站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企业商标品牌(指导站)名单。指导12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举办企业培训活动5场,发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提示及典型案例。推动全市22家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落地,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下一步,肇庆市将坚持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以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持续为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提供坚实支撑。(供稿:肇庆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