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新疆焉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把好“三关”,全力守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把好“准入关”,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对为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提供食材的供应商,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确保食品来源正规可靠。通过建立供应商档案,详细记录其供应产品范围、供应历史等信息,便于随时追溯源头。
加强食品采购监管。督促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每一批次食品的采购都要有清晰的票据,注明采购来源、采购时间、产品名称等关键信息。在日常检查中,执法人员随机抽查采购票据,确保食品可追溯性达到100%,坚决杜绝“三无”产品进入校园食品供应环节。
把好“过程关”,全程监管食品加工与经营
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加工流程。详细检查食堂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生熟分开、荤素分开、清洗消毒、煮熟煮透等标准流程进行食品加工操作。要求食堂设置明显的生熟分区标识,配备充足的清洗消毒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加工过程安全卫生。督促食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定,工作期间必须佩戴口罩、帽子、工作服等,操作前要进行彻底的洗手消毒,防止病菌传播到食品中。
强化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是否在有效期内,经营内容是否与许可范围相符,杜绝超范围经营现象。查看食品储存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不同食品的储存,要求及时清理过期食品。
把好“监督关”,强化执法与整改落实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制定详细的校园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增加检查频次,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覆盖检查。检查内容涵盖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严格执法处理。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轻微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标签不规范、卫生条件欠佳等,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并安排专人跟踪回访,确保整改到位。对于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如销售过期食品、使用变质食材等,依法立案查处,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绝不姑息迁就。今年以来,查处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案件7件,结案6件,罚没款2万元。
推动社会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等方式,鼓励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守护校园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通过把好这“三关”,焉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切实加强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有效守牢了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为校园师生的饮食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蓝雅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