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中文信息技术领域累计发布国家标准186项

2024-04-26 15:10:00 中国质量报

中文信息技术领域累计发布国家标准186项

对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讯 (记者 何 可)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获悉,截至今年世界中文日(4月19日),我国在中文信息技术领域累计发布国家标准186项、行业标准16项,标准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已覆盖包括编码、字型、输入、排版等在内的中文信息处理的各个技术方面。

据介绍,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已有50年历史。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我国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时,操作系统、输入法仅支持英文,中文曾面临如何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中文信息处理的难题。1974年8月,周恩来同志亲自批准启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开启中文信息化的崭新纪元。1980年,全球第一个汉字编码标准GB/T 231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发布,第一次让计算机处理汉字成为了可能,成为中文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1987年,首个少数民族文字信息技术标准GB/T 8045-1987《信息处理交换用蒙古文七位和八位编码图形字符集》发布,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处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突破。1993年,GB 13000.1-1993《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发布,该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 10646-1:1993,解决了多文种处理的技术难题,标志着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开始与国际接轨。

2000年、2005年和2022年,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第一、二、三版相继发布,编码汉字数量得到大幅扩充。其中,第二版增加收录蒙古族、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字符,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版补充收录我国人名、地名中共1.7万余个生僻字,为各民生行业开展生僻字数字化升级改造奠定坚实的标准基础。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具有丰富、深邃、优美的历史文化属性。据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对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规范引领产业方面,标准的更新迭代促使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输入法、字型、办公软件等产品的中文信息处理能力持续增强。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通过统一国家标准编码解决各民生部门“生僻姓名自造字”不互通、不互认的难题,为“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扫清障碍。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通过标准的宣贯实施促进中文信息化的多元创新应用,让中文信息技术标准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春雨一般润物无声。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各民生行业生僻字数字化,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促进盲文/手语信息化工作,推动语言文字与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技术机构 ...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练市分 ...

  • 保护知产要有法律“牙齿”

  • 全民阅读 共品书香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黄金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