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果”炼成记
——重庆潼南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助力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
□ 范耀予 本报记者 谢 旺
金秋时节,潼南柠檬香飘万里。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不断优化监管服务,推动“小柠檬”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百姓“甜蜜”增收。
潼南是中国柠檬三大主产区之一。目前,潼南区有柠檬种植业主360户,户均种植面积5.33公顷;建成柠檬标准园100个,种植面积超过1.87万公顷,累计带动10万余人就业。潼南柠檬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10月至今出口量为3.98万吨,占全国的70%。
标准化成就了柠檬产业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潼南区有序实施《重庆市柠檬百亿级产业链发展核心区规划》等方案,将标准化元素贯穿柠檬全产业链,建有国家级柠檬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世界标准日”“世界认可日”“质量月”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标准宣传进企业、进镇街、进农村活动。这些活动提升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素养,推动实施“苗肥药供应、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规程管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6个统一规范标准。目前,该区搭建起了以地方农业技术规范、企业标准、团体标准为特色,国家、行业标准为主导,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柠檬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现有各类标准140余个。
日前,在四川省资阳市、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指导下,四川省安岳柠檬商会和重庆市潼南区柠檬产业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柠檬鲜果等级规格》发布实施,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率先跨区域制定的团体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进一步扩容了柠檬产业标准化“朋友圈”,为两地柠檬产业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柠檬鲜果品质,推动两地柠檬产业激发新优势、新动能、新前景。
潼南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动柠檬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千方百计深化服务,帮助企业破解在生产许可申请、产品研发、产品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在开展“百企千家”帮扶行动中,该局采取“一对一”上门方式,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针对企业果胶生产许可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潼南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领科室人员、专家、技术人员等深入企业调研,现场查看产品工艺和生产线等,针对存在困难开展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工艺改进等诸多问题,还规范了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用语等。今年8月,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果胶生产许可,成为重庆市首家具备果胶生产条件的企业。该产品的投产,将助力国内果胶市场摆脱进口依赖。
近年来,潼南区不断引导培育柠檬产业品牌做大做强,引进培育柠檬加工企业32家,形成汇达、檬泰精深加工“双龙头”,研发柠檬产品5大类350余种。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优化服务,引导柠檬生产链上各个环节品牌化发展。目前,该区已有注册柠檬商标160余件,“潼南柠檬”地理标志商标1件;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提升了柠檬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