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突出“四高四增” 聚焦发展主题——南宁质量强市工作成效显著

2023-09-05 12:53:00 中国质量报

突出“四高四增” 聚焦发展主题

——南宁质量强市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决策部署,深刻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主题,将质量工作的“红利”释放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上,积极发挥全市质量工作牵头协调作用,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增强向心力、竞争力、驱动力、支撑力上下功夫,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人居质量,通过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质量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南宁市连续6年在自治区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等次,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成效突出,于202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和南宁学院共同签署《标准化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政研校”合作模式。

高位部署

增强质量强市向心力

南宁市委、市政府以质量强市战略为引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质量工作,每年投入大量扶持资金,在质量管理、品牌创造、专利布局、标准制定、质量技术改造、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重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形成了产业龙头带动的集聚效应。南宁市现代工业发展资金从2012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4亿元,已累计投入67亿元资金支持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等技改、质量提升项目。同时,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以来,已累计安排市场监管公共预算1.8亿元,其中中央、自治区支持专项资金4797.17万元。通过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南宁市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等能力有效提升。2018年至2021年高质量发展环境吸引重点工业项目667个,仅2022年南宁市就新增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2个,投资额1314.6亿元,其中比亚迪、太阳纸业、南国铜业等一批百亿项目投资项目落地南宁,抢占了新能源“新赛道”,将为南宁市新增超过1800亿元工业产值,直接带动技术研发、生产装备、区域品牌等一系列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南宁市现代化工业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南宁市始终坚持将质量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筑牢顶层建设,调整充实南宁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建设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把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列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落实,把质量发展和质量保障纳入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重点支持范畴,在质量奖励、知识产权、标准化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扎实督导调度,定期召开专班工作协调会,研究质量强市推进重点工作。建立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机制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初步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南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南宁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吹响了质量提升行动的号角。与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联合主办“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培训讲座,宣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已组织各成员单位学习5次,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企业首席质量官等超300人次参加培训。

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完善,南宁市凝聚起推动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描绘了质量强市建设的“同心圆”。

高质推进

增强质量提升竞争力

产业质量全面升级。扎实推进自治区“十百千万”质量提升行动,抓好千企技改、专精特新等项目。上半年,南宁市完成11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新增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295家,高企保有量1591家,居全区首位;14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工信厅2023年广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清单,项目集中了企业自身研发团队和国内区内等多主体优质资源,合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2021~2023年每年培育100家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3个层级,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三个梯度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南宁市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9家,全区排名均居前列,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7家。在自治区工信厅认定的2023年度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中,南宁市有98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全区比重达24.8%,居全区前列。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南宁受理窗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表彰。

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挖掘梳理地方特色农产品,筛选具有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开展线上宣传推广,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重点培育了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甜玉米、木瓜丝、古辣香米、黑山羊、旱藕粉等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检测,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提高检测覆盖率,确保全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上半年,南宁市新增绿色食品19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到106个,有机产品3个。

持续保持工程质量高要求。推进落实质量终身制,落实工程参建各方质量主体责任和政府质量监管责任,强化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全市工程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实现工程质量监管全覆盖。南宁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前质量抽样检测合格率10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质量监督覆盖率和责任单位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登记率100%。

开展质量帮扶行动。一方面,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质量提升问诊调研”等系列活动,进企诊断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难点,引导企业推进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西大学林学院等专业机构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赴南宁市林产品和食品产业生产企业,以“一企一方提质量”赋能产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达到“帮扶一批企业、带活一个行业,整治一类问题、提升一链产业”的效果。南宁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12年的85.4%提升至2022年的96.1%。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公益行活动,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体系和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设;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积极申请筹建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级),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具有广西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载体建设,不断增强南宁市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通报表扬。

树立质量管理品牌标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事业单位积极争创政府质量奖。南宁市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及提名奖14个;连续开展5届市长质量奖评选,评选出市长质量奖及提名奖25个,发放质量奖励资金1650万元。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和服务,通过创新券、认定奖补、科技计划项目等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在广西民族大学挂牌设立“南宁东盟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南宁面向东盟/RCEP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

壮大经营主体。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和民营经济发展,助推经营主体提质增量强活力。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7.9490万户;截至6月30日,南宁市经营主体登记存量95.26万户,同比增长8.72%。一是进一步拓宽企业开办渠道,实现办理营业执照由“网上办”延伸到“掌上办”,极大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二是率先在全区探索开展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负面清单、“住改商”警示管理名单等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规范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缓解“住改商”与相关利害关系业主矛盾等问题,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指导经营主体做好信用修复工作,全市共开展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17624户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37户次,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15条。四是联合金融机构党组织开展“党建引领·育苗扶壮”活动,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融资贷款难题。五是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领域、公用企业的价格收费情况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涉及的口岸收费、平陆运河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为重点,有效推进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助企降本减负。

激发消费潜力。在全国率先发布消费者满意度测评规范地方标准、化妆品行业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标准,率先倡导线下购车“7天无理由退订金”举措,积极推动线下实体店实行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构建汽车消费纠纷“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协会”多元化解新格局,全面激发消费活力潜力。南宁市消费者满意度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中排第15名,较上一年上升9名,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

高效聚能

增强质量发展驱动力

南宁市着力建设适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发挥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职能作用,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一是探索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作用的新思路,以局、院、企三方共建的形式成立中国-东盟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南宁市综合服务中心、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以区、市、县质量服务平台为节点,将质量服务网格覆盖5县(市)及14个工业园区并向专业市场延伸。2022年以来,南宁市质量服务“一站式”网格累计帮扶102家企业,解决质量重大问题149个。

二是扎实推进南宁市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在全区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出台《南宁市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实施效果评估办法(试行)》,提高地方标准的质量和水平。成立南宁市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启动标准化人才培养“政、研、校”合作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并获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28项、团体标准42项。另一方面服务大产业。积极升级既是传统产业又是工业支柱之一的食品加工产业,抢抓预制菜产业的新风口,以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标准、检验检测等为技术支撑,出台预制菜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预制菜术语》《预制菜分类》《预制菜冷链配送操作规范》3项地方标准,整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工信、商务等部门力量,构建预制菜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全程溯源、监管体系,推进“桂菜”“邕菜”等菜系预制菜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老友粉、柠檬鸭、五色糯米饭、木瓜酱菜、马山黑山羊等南宁传统美食品类已形成一系列的预制菜产品畅销粤港澳,远销东南亚。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展示侵权假冒物品。

三是发挥强制性认证“保安全底线”作用,全面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供给水平。组织全市260余家行业企业参加全区质量认证培训班,帮扶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取得有效质量认证证书1.32万张,数量全区第一。其中低碳产品认证证书13张,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排名第2位;工业产品绿色产品认证证书51张,全区排名第1位,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排名第12位。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快办理资质认定,全市共有535家检验检测机构取得资质认定证书。

四是不断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行政监管体系、提升计量检测服务体系,认真组织开展法制计量、工业计量、科学计量等计量服务工作,今年1月至8月,新建南宁市最高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项。

五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积极筑牢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目前,全市认定知识产权类高层次人才8人;知识产权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23人;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719人,其中领军人才46人、中青年专家246人。另一方面,聚焦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建立南宁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局市会商工作机制,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列入市委常委会议程,统筹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各项工作,出台了《南宁市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南宁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南宁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截至6月,南宁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816件,占全区36.83%,同比增长15.68%。

六是持续增强商标品牌带动效应。逐步建立完善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机制,推动地理标志成为促进南宁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南宁市商标总量达175233件,占全区36.09%。“横县茉莉花茶”“武鸣沃柑”“横县茉莉花”3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入围数量居全区第一位。皇氏乳业以131.76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居榜单第453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南宁市受理窗口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表彰。

高标切入

增强质量监管支撑力

创新监管方式。一方面,创新餐饮监管模式,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南宁市食品安全智能服务平台”,同时开发使用“食安八桂监管”App,实现手机巡查“互联网+”监管功能,巡查记录通过连接蓝牙打印机直接打印,商户整改通过扫描二维码可直接上传整改材料,全程电子化监管。实现了从传统监管模式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同时,南宁市采用掌上执法新模式,对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小餐饮登记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风险分级管理。截至今年上半年,餐饮单位和小餐饮共开展风险等级评定65621家,风险分级率高达到100%。另一方面,创新开展“网监机器人”监管探索,持续对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网店进行检查,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规范网络市场秩序。618期间,网监机器人共检查网店1273家,采集商品链接及价格71385条次。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梳理出涉嫌违法违规线索12条,提供给执法人员核查处理。


南宁高新区成功举办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论坛。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对重点工业产品获证企业的全覆盖检查。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306家获证企业进行全覆盖现场检查,通过帮扶督促18家存在问题的企业100%整改合格。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南宁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广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单部门抽查任务295批次,抽取检查对象2819户;开展部门联合抽查任务74批次,抽取检查对象1038户次。

加强预警分析。强化风险化解及靶向监管,依托12315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对产品质量领域的苗头性、突发性问题进行监控及预警,及时妥善处置。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在监管执法方面的应用,今年上半年共发布12315数据风险监测周报26期,针对问题提出监管建议,有效推动精准监管、靶向治理;制作12315数据统计分析报告9期,强化数据研判,补强监管短板。通过强化数据导航,深度应用,广泛延伸监管视角,促进问题线索早发现,监管执法快跟进,及时化解风险因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畅通维权渠道。高效处理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大力畅通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2023年上半年南宁市市场监管部门12315机构接收质量问题消费投诉3637件,受理率、处置率、反馈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4万元,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接收质量问题举报681件,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侵权行为。

筑牢安全防线。顺利通过国务院食安委对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明察暗访及答辩工作。实施食品生产企业清单化监管,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两个责任”落实等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和需求,排查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市民食品安全。用心用力解决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等民生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市民安全感、获得感。

(文:鲁丽军 陈光义)

《中国质量报》【广西2023年“质量月”活动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参展商点赞“质量之光——中国质量管 ...

  • 一场不“蓉”错过的精彩质量盛宴—— ...

  •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 ...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引进光伏新能源企 ...

  • 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圆满闭幕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