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 鸿 记者 李 嘉)近日,贵州省安顺市《农产品地理标志 紫云花猪》《紫云花猪生态牧养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通过技术审查。截至目前,该市围绕地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已有7项市级地方标准获批,这将为安顺特色产品提档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紫云花猪是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特有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2014年获批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截至2022年底,紫云自治县出栏紫云花猪5.97万头,围绕紫云花猪制作的腊肉、香肠、血豆腐等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青岛等地,产值1.49亿元。2023年上半年,安顺市已累计出栏紫云花猪3万头,产值0.75亿元。目前,该市尚有存栏4.25万头。
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相应的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紫云花猪行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饲养加工等方面受到较大制约,影响了产品附加值。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做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2020年以来,安顺市市场监管局将紫云花猪及其生态牧养技术规程两项农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强化对省级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对县级相应工作的指导服务,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收集、测试研究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于今年8月通过专家组评审。
安顺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按照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及时审批发布,指导和跟进督促紫云花猪两项标准的推广和运用,采用将标准文本转化为操作明白纸、生产模式图等宣贯推广方式,确保农业一线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识标准、懂标准、用标准,通过“建标准、强基地,树龙头、促推广”,推动紫云花猪品质提升,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