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食品安全>>

低价“剩菜盲盒”需把好食品安全关

2023-07-04 15:35:46 中国质量报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剩菜”也被“安排”上了。

“剩菜”做成盲盒,能放心食用吗?“剩菜盲盒”中的“剩菜”,其实是指商店打烊前还未售出的食物,商家把它们随机搭配,以盲盒形式出售给消费者,价格比正价要便宜不少。

当前,“剩菜盲盒”广受好评,但也有人担心盲盒中食物的质量是否合格,有无食品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质量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剩菜盲盒”广受欢迎

原价40元,装进盲盒价格不到20元,30分钟全部售罄。晚上9点,位于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5层的“正本原”(一家法式面包店),已经到了打烊的时间,收银台前却排起了长队。店员告诉记者,装进盲盒的食物均为当天制作未售出的面包,价格相当于正价的4.5折,深受消费者喜爱。

消费者谢希第一次购买“剩菜盲盒”,是前不久经朋友介绍在线上平台“惜食魔法袋”完成的。据了解,“惜食魔法袋”是一款有着让食材物尽其用理念的国产“剩菜盲盒”小程序,平时卖50多元的寿司,在这个小程序上只要19.9元,几乎是3折的价格。“惜食魔法袋的取货时间在晚上8点至9点之间,如果到点未取也不能退钱。”谢希说她买到的甜甜圈平时价格49元/4只,以“剩菜盲盒”的形式出售只要27.9元,“几乎是半价,性价比很高”。

像谢希这样对“剩菜盲盒”着迷的消费者最近似乎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尝到了“剩菜盲盒”的甜头,甚至为了抢到限量盲盒,每日早早蹲点。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搜索“剩菜盲盒”,各种相关的晒图和帖子下面不乏网友的留言,相互分享战果和经验。“手速慢了就抢不到了”“最好提前2分钟进入页面,正点有时会卡顿”……

“剩菜盲盒”也受到第三方平台的欢迎。除了“惜食魔法袋”,还有“袋走pack-age”“兜着走”“米粒盒子”等“剩菜盲盒”小程序,这些第三方平台在整合了能够提供“剩菜盲盒”的餐饮店后,有效连接了消费者和门店,顾客在线上预约,到线下门店自取,平台从中赚取流量和佣金。平台参与的商家中有不少知名品牌,比如面包新语、墨茉点心、原麦山丘等。

把好食品安全关

作为一种节约粮食的全新举措,资深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对“剩菜盲盒”这一创意十分赞赏,认为其有助于帮助大众形成食品安全和节约粮食的意识。《反食品浪费法》在我国已经施行了两年多,其中明确指出: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同时提倡个人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如今线上小程序里主打环保节约理念的“剩菜盲盒”,让消费者在拆盲盒的乐趣之外,收获到更实惠的食品。这种在技术平台加持下实现资源整合,同时辅以评分系统让购物更具参考性和社交属性的尝试,无疑为解决食品浪费问题带来了更多的探索与可能。

文志宏认为,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剩菜盲盒”要想规范发展、长久发展,无论商家还是平台,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记者注意到,有部分消费者在网络上反映,购买到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发霉、吃到异物投诉无门等问题。如何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问题,或许是“剩菜盲盒”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关专家表示,对“剩菜盲盒”的监管不能“盲”。由于盲盒售卖的特殊形式,消费者无法知道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难以形成心理预期,相应地也可能给某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机。然而,“剩菜盲盒”的本质还是一种食品类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问题不能被藏匿在看不见的盲盒内。虽为“剩菜盲盒”,但品质绝不能真的等同于“剩菜”,盲盒更不能成为蒙蔽消费者双眼的“工具”。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你点 ...

  • 辽宁省锦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辽宁省凌 ...

  • 内蒙古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乡 ...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练市分 ...

  • 云南省计量院积极组织开展用于贸易结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