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基本的技术依据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发和生产质量性能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企业采用大量的标准件、通用件以及采用标准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运用组合化的原理,就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大量的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是国内外专家经过长期试验、研究、讨论的结晶,是国际、国内公认的对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把这些标准提供给企业,就可以使企业了解并采用这些标准,甚至超过这些标准要求,从而使企业有明确的质量目标,使产品更有竞争力。
2.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统一的技术参数和量值
现代化的大生产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为特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严,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要把数十家、数百家企业生产的数以千计、万计的零部件,成功有效地组装成一件件高效能、高质量的整机产品,关键是要靠技术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要靠科学的管理。搞好标准化、计量和质量,就可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统一协调的技术参数和统一可靠的量值,从而实现零部件的互换配套和性能的协调,保证整机产品的性能。因此,质量技术监督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纽带和桥梁。
3.为现代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企业在发展中,既要重视技术进步,又要重视提高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可以使企业实际的劳动消耗低于同行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推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制定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等都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只有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才能做到信息丰富、传递迅速、资源共享。大量的信息技术标准,比如汉字编码、物品编码、商品条码、组织机构代码、计算机语言、电子通信、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网络等标准,精确的计量器具,先进的测试方法,都为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所以说,一个国家的标准化水平,是衡量这个国家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尺度,是体现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摘自《领导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