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当下,随着二次元文化持续升温,购买徽章、盲盒、卡片等“谷子”正成为年轻人表达热爱的方式——从“吃谷”到“端盒”,青少年群体为收集心仪款式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但是,“谷子经济”热潮背后,潜藏一些风险隐患,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谷子”是英文“Goods”(商品)的音译,一般指以漫画、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周边商品,包括“吧唧”(徽章)、立牌、钥匙扣、镭射票等。与“谷子”对应,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被称为“吃谷”,由此形成“谷圈”。随着二次元、泛二次元群体的强劲消费能力一次次刷新大众认知,“谷子经济”从小众走向大众,逐渐受到主流社会关注。
“谷圈”乱象须引起重视。此前有媒体报道,黑猫投诉平台与“谷子”消费相关的有效投诉量超过1.2万单,投诉主要包括拼团团长跑路、货品交付拖延、盗版和价格虚高等问题;有关盲盒的投诉约有2100单,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盲盒的品控较差、抽奖概率虚假宣传等。这些乱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谷圈”乱象不能放任,亟待依法治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谷圈”中,消费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行为,而是带有社交属性,成为一种身份认同。对于参与者来讲,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要提醒未成年消费者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吃谷”应到官方网站或官方指定交易平台;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勇于依法维权。
净化“谷圈”需要监管持续发力。从法律层面讲,利用出售“谷子”卷款跑路、以“退圈免费送”的方式骗取财物,这些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对这些不法乃至犯罪行为,执法机关要依法从严打击。监管部门还要加大对私域交易平台的监管力度,打击侵权行为,同时,加强典型案例宣传警示,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相关互联网平台当负起责任。交易平台要建立成熟的审核机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销售风险,解决中介卷款跑路等问题。
媒体也要主动承担责任,向青少年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推动实现IP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