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风险分类分级 拓展信用结果应用
辽宁本溪探索构建信用监管新生态
本报讯 (记者乔燕强)8月25日,记者从辽宁省本溪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上半年,本溪市137个有监管事项的部门100%完成抽查计划填报,其中117个部门发起135个联合抽查任务,占比85.4%,部门计划填报率和发起联合任务部门占比连续3年居辽宁省第一位。
近年来,本溪市市场监管局紧扣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总要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链条监管”,一方面夯实数据底座,通过健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累计完成经营主体17.1万余条信用信息的归集;完善企业年报制度,企业年报率连续两年居辽宁省第一位,已建立全市企业和重点人群信用档案2.68万余份,并编制完成211项(主项)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进度达82%。另一方面,该局积极破解难点堵点,持续完善制度机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溪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在该市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在监管系统中设置强制“开启风险分类抽取”“过滤查重”等功能,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科学性和有效性。该局对A类企业“无事不扰”,实施“事件触发式”检查;对B类企业按常规比例频次抽查;对C类企业重点关注并适当提高抽查比例频次;对D类企业严格监管,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主动现场检查。目前,融合效果显著,问题发现率由2023年的21.16%提升至2024年的29.78%。
同时,该局遵循“通用+专业”原则,将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和安全风险指数等特性指标深度结合,在食品生产、零售药店、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等多个重点领域全面推行风险分级管理。该局依据风险分级结果确定监管重点、检查频次和监管措施,实现应用场景化管理,对该市238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级检查。
本溪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拓展信用结果在行政许可、资质等级评定、政府招投标、表彰奖励等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发挥信用监管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释放激励效能方面,该局与本溪市邮储银行联合开展“千亿送贷”行动,优先向信用风险低、评价好的经营主体投放贷款,上半年累计投放8亿元,惠及企业2222户;同时,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企业获得政府质量奖等重大信誉信息,助力提升商誉。在严格违法失信管理方面,该局与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有效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上半年,已为97家企业出具市场监管领域信用情况证明,有效发挥了约束作用。在探索风险监测预警方面,该局力推关口前移,依托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实时监测一人多企、一址多企、近一年频繁变更、注册资本显著突增、投诉举报异常增长等普遍性高风险行为及重点指标,及时预警风险,推动监管前移。据统计,该局适时采取提醒警示、约谈指导等措施,已有效化解752户企业风险,成功防控潜在系统性、行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