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文达
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南麓的九龙坡,华东·百利酒庄中的葡萄园正吹着山风,沐浴着阳光。这里一粒粒饱满的果实将通过采摘、分拣、酿造等工序,化作一瓶瓶色泽清亮、果香浓郁的葡萄酒,被端上全国乃至世界的餐桌。
从1985年建厂至今,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秉承干白典范的品牌理念,以一场坚持近40年的“质量长征”,诠释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好葡萄是种出来的,好酒是酿出来的。”这句行业老话,在华东得到了最彻底的践行。从种植源头开始,华东便引进了莎当妮、薏丝琳、赤霞珠、佳美等13个品种的数万株欧洲名贵酿酒葡萄品种,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布局标准化葡萄基地。华东葡萄基地的管理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与果农一起,为每一块葡萄园建立信息档案,实现了对每一块土地、每一株葡萄的精细化管理。坡度、日照、土壤成分等“风土”参数被一一建档,成为酿造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华东制定了企业葡萄原料质量安全标准,对果农进行培训,从源头上解决葡萄酒原料的质量安全问题,并不断优化《葡萄收购管理制度》,将原料产区细化到最小单元。
种植过程中,华东坚持有机导向,拒绝使用化学农药与化肥,从源头守护葡萄的纯净与风味。“从建园初期用牛羊粪、玉米秸秆做底肥,到后续使用有机水溶肥施肥,我们始终朝着种植有机葡萄的方向努力。”华东葡萄酒(宁夏)有限公司盛家墩葡萄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30年树龄的葡萄藤正值盛年,其根系深扎大地以广泛汲取矿物质,此藤结出的果实虽然产量有限,却风味凝练、层次复杂、品质卓越。华东·百利酒庄所产的珍藏莎当妮干白,正是以这些“老藤”上的葡萄为原料,经法国橡木桶陈酿而成。成酒色泽淡青鹅黄,果香成熟沁人,口感如奶油般绵长柔顺,更充盈着对“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理念的极致尊重和完美表达。
如果说原料是酒的灵魂,那么工艺便是将其唤醒的魔法。华东在酿酒环节不断突破传统——以现代悬浮澄清技术替代传统自然沉淀,在提升效率、降低能耗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了葡萄的天然果香;引进新世界酒泥陈酿工艺,增强酒体的圆润度与复杂度;自主研发白葡萄酒酿造工艺,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华东真正做到了“从一粒葡萄到一瓶酒”的全程标准化与精细化质量管理,让每一瓶葡萄酒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质量身份证”,从葡萄园到灌装线,全流程参数都可追溯、可控制。
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华东很早就应用了卓越绩效模式,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覆盖管理、工作全流程的企业标准体系,不仅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制定,还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华东更将质量一词的含义拓展至企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维度。其旗下的华东葡萄酒(宁夏)有限公司,每年为生态移民及周边农户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也让荒山变为绿洲。华东还打造了可持续供应链,探索皮渣、葡萄籽、葡萄梗等废物再利用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40年过去了,庄园里的“老藤”根系在土壤中越扎越深,一刻不停,一如华东的葡萄酒“质量长征”,没有终点。所有的坚守与智慧、所有的付出与汗水,都化为葡萄酒澄透清亮的色泽、沁人心脾的香气和回甘绵长的余味,酒杯相碰,世界领略着来自东方的酿造哲学与品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