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为“盾” 技术为“矛”
河南南阳美宝环保以创新破局打造“河南智造”国际名片
□ 孙 博 本报记者 孙中杰
在中原大地的产业版图上,河南省南阳市美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阳美宝环保”)既是中国规模领先的塑料泵制造商,又凭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省级绿色工厂”的硬核资质,成为“河南智造”在环保设备领域的标杆力量。近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探寻其以技术创新与专利转化开辟国际市场的发展密码。
“专利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法宝。”南阳美宝环保董事长王新华开门见山地说,“目前,我们公司手握123项国家专利(含4项发明专利)与12件注册商标。这些创新成果既是我们的技术壁垒,更是叩开全球市场的钥匙。”依托这份“创新家底”,该企业已在工业废水处理、光伏半导体、医药化工等20余个领域,为全球5000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环保装备专用泵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南阳美宝环保始终聚焦泵、风机、过滤机三大产品的技术突破。该公司拥有8.5万平方米产业基地及河南8.53万平方米核心生产基地,构建起覆盖成型、加工、组装等11个车间的全产业链体系;产品通过12项国际国内认证,为敲开全球市场大门筑牢了品质根基。
瞄准行业痛点精准破局
“美宝环保的专利矩阵,每一项都瞄准行业痛点。”王新华介绍说,该公司代表性专利“带防护轴套的立式泵”,通过特种合金轴套的创新设计,彻底解决了化工、电镀行业中腐蚀性流体渗入驱动腔损坏电机的难题。经实测,该设备使用寿命较传统立式泵延长3倍,截至2024年底,累计销售超5000台,为企业创收8000万元。
另一项专利“具有滤芯清洗功能的药液回收处理设备”,则通过粗筛、细筛双滤芯设计与智能切换技术,实现药液杂质高效过滤与滤芯自清洁。自2023年推向市场以来,该设备已与120余家制药、电子企业达成合作,累计销售3000余台、创收6000万元。某大型制药企业使用后,每月节省滤芯更换与人工清洗成本8万元,回收药液利用率提升20%,年增经济效益150万元,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经典案例。
这些专利的落地,源于企业对研发的“真金白银”投入。“搞创新,必须舍得花钱。”王新华说,该公司每年将营收的6%投入技术研发,2024年研发费用达700万元,同比增长20%。30余人的跨学科研发团队覆盖机械设计、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不仅与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轴套密封、材料耐腐等5项技术瓶颈,更建立起严苛的品控流程——每台泵出厂前需通过流量、扬程、密封性等18项模拟工况测试,确保产品性能稳定可靠。
从技术优势到市场价值的跨越
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让南阳美宝环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2024年,该公司年产值突破1.38亿元,同比增长30%;防腐水泵已形成四大板块12个系列1200余款产品,全面覆盖污水处理、化工生产等领域。
市场布局上,南阳美宝环保构建起“国内+海外”双循环网络:国内,设立昆山、东莞、南京等13家分公司,打造珠三角、长三角、西部地区运营中心;海外,在越南河内、泰国春武里府、俄罗斯圣彼得堡及韩国首尔设立4个分公司,2024年国际市场份额占比提升至35%,产品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赋能的价值不止于经济效益。以“带防护轴套的立式泵”为例,其推广使用不仅减少了化工企业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停滞、降低安全风险,更减少设备维修废弃物排放,契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同时,产品生产带动当地特种合金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以专利为钥解锁“智造”新征程
面对环保产业的广阔前景,南阳美宝环保正以专利为核心,推进三大战略升级:研发端,计划扩大团队规模、引入高端人才,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重点攻关耐高温、耐高压泵体技术,目标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产能端,2025年南阳生产基地将新增智能车间,延伸至系统化污水处理方案领域,打造“环保装备一站式采购中心”;市场端,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拓展海外分公司布局,力争2025年国际市场份额突破40%,年产值迈向3亿元新台阶。
“专利是创新的结晶,更是产业升级的通行证。”王新华表示,南阳美宝环保将继续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盾”、以技术成果转化为“矛”,在守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擦亮“河南智造”名片,为环保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美宝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