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若彤 本报记者 何 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长白山的薄雾,露珠从白桦树叶尖滑落,渗入树皮的每一道纹路。这片原始森林用最纯净的方式,将大地的精华凝结成晶莹的液体——白桦树汁。
在今年夏季爆火的白桦树汁,自诞生之初,便备受关注,但与此同时,真假难辨的产品和五花八门的宣传,也一度让整个行业陷入挣扎、毁誉参半。
“面对市场乱象,我们必须站出来,为品牌发声、为行业正名。”近日,吉林省白山市林源春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源春”)董事长徐建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林源春创新打造“全程公证+溯源”模式,为白桦树汁行业树立起品质与信任的新标杆。
“自然的馈赠”与科研坚守
“现在这个时节(8月底),并不是白桦汁的采集期。采集必须在春季树木苏醒的短短十几天内完成。”据徐建友介绍,林源春采用独创的无菌采集技术——“就像给树打点滴”,在丝毫不伤害树木的前提下取汁,取完后白桦树仍能继续生长。目前这个阶段,企业正全力进行灌装和生产,保障全年市场供应。
这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源于徐建友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朴素信念:“我自己吃过苦,就知道绝不能去做坑人的事。”从小家境贫寒的他,把“做给自己爹妈吃的东西,才能卖给消费者”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在林源春的研发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该企业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果。经检测,林源春白桦树汁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17种氨基酸、8种矿物质及多种活性物质。
为实现这一品质标准,企业投入巨资引进低温超滤技术和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将采集到加工的时间严格控制在6小时内,全程温度保持在4℃以下,使活性成分保留率提升230%。
“真材实料,真原汁,真技术——这是我们的‘真’;18年如一日,只专注于长白山生态食品这一件事——这是我们的‘专’。”徐建友这样总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乱象与行业“保卫战”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早在2023年,全球植物性饮料市场规模就已接近200亿美元,其中以白桦树汁为代表的细分品类凭借其稀缺性和功能性优势快速崛起。
与此同时,行业乱象也随之滋生。夸大功效、虚假宣传、“内卷式”竞争等乱象让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林源春也深受其害、损失惨重。
据林源春技术质量部负责人张玲玲介绍,当前白桦树汁市场存在三大顽疾:成分造假(如无原汁或原汁含量不足,却标榜“100%天然”)、假冒伪劣(低质产品扰乱价格秩序)、概念混淆(违规使用“NFC”标签误导消费,桦树原汁本身就是直接加工的和浓缩还原无关)。
“不法电商用我们的瓶型、图片、视频做引流,成本只有十几块钱一箱,根本不可能是真原汁。”徐建友痛心地说,“这不仅损害了我们品牌的形象,更透支了消费者对整个长白山特色产业的信任。”
针对行业乱象,林源春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溯源”层面,而是率先引入“全程公证”机制,与福建省厦门市云尚公证处深度合作,对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到成品灌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法律公证。
这意味着,每一瓶林源春白桦树汁都不仅拥有“一物一码”的可追溯身份,更具备法律认可的公信力。消费者通过扫码,不仅可以查看产品的“前世今生”,还能获取公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
“大多数企业只有溯源,没有公证。而我们要做的是‘真纯正、真鲜活’,让每一滴从树上采集的汁液到灌装成品,都在法律监督下完成。”徐建友说。
技术升维与标准“护城河”
据了解,针对行业乱象,林源春已于近期联合吉林省、白山市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启动白桦树汁行业首个专项治理行动——清网行动。该行动聚焦虚假宣传(如夸大功效、虚标成分)、知识产权侵权(盗用宣传视频、设置虚假链接)、伪劣产品流通(以次充好、违规代工)三大领域开展专项治理。
“我们已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专项申请,并联合云尚公证处固定了200余条侵权证据。”徐建友表示,此次行动将依托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线上排查+线下抽检”双轨机制,对违规企业实施“下架—处罚—公示”全链条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林源春的品质坚守已获得监管部门高度认可。2025年6月,黑、吉两省市场监管局联合调研林源春,对其全流程品控体系给予“行业标杆”评价,并表示将在政策支持、标准制定等方面深化合作。
目前,针对白桦树汁行业没有国家及行业标准,同类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参差不齐的情况,林源春选择以更高标准实现差异化竞争。其企业标准不仅涵盖原料采集(30年树龄、3年轮采,限量采集)、加工工艺(瞬时灭菌+高压冷罐装),更创新性引入“公证+溯源+第三方检测”三重保障。
“我们制定的企业标准严格高于现行团体标准及拟推出的白桦树汁行业标准。”徐建友说,这种自我加压源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我们不仅是在做产品,更是在做行业、做生态。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推动白桦树汁行业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白桦树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让长白山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