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千年建州新故事
福建建瓯品牌、知产、质量齐发力 提质增效促发展
□ 江函林 陈 雯 本报记者 江 岱
闽北大地,建瓯古城,文脉流淌千年不绝。当晨光漫过斑驳的城墙,这座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发展。从老街巷弄的小吃摊到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园区,福建省建瓯市市场监管局锚定“品牌建设、知识产权、质量强市”三大核心,精准施策、创新思路、系统布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引领千年古城在时代浪潮中向“高”攀登、向“新”而行。
建瓯的烟火气里,藏着千年饮食文化基因。曾经,豆浆粉的热气、光饼的麦香、北苑贡茶的醇厚,多在老街巷弄流转,未能走出闽北。“‘建州味道’是城市‘金名片’,绝不能困在深巷!”建瓯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推动“建州味道”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升华为闪亮的旅游符号。
借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建瓯分会场、南平市文旅经济大会等平台,该局深挖本土饮食底蕴,推动“武夷山水”与“千年建州·建字号”“建州味道”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如今,“千年建州·建字号”汇聚147家授权主体、300余类产品,34家“建州味道”域外店更将风味送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国家级舞台上,建瓯品牌更是频频出彩。中国品牌日展台上,福矛酒香气引客商驻足;北京福建会客厅里,光饼酥脆征服北方食客;第四届建瓯美食文化旅游节上,20多个省份的258名厨师竞技“建州菜”。超百场活动参与、全国性赛事承办,让“建州味道”名气渐盛。
建瓯品牌价值持续跃升。“千年建州·建字号”入选国家“千企百城”商标品牌提升行动;《“建州味道”名宴荟萃》出版,60道菜品标准发布;豆浆粉、光饼登上央视《三餐四季》;“东峰矮脚乌龙”“北苑贡茶”跻身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福矛酒业品牌价值达13.84亿元。建瓯更斩获“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等3项国家级称号,实现文化与市场价值双赢。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的“生命线”,却曾是建瓯中小微企业的“烦心事”。手握专利却融资无门,遭遇侵权难维权。针对企业的这一痛点,建瓯市市场监管局打出“服务+保护”组合拳,让“知产”变“资产”。
今年6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银企对接会举行。15家缺资金的专利企业与5家金融机构面对面,工作人员拆解政策流程,打破融资“信息壁垒”。“以前觉得专利是‘纸面权利’,现在能换真金白银!”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为延伸服务,该局在工业园区设“知创福建”工作站与知识产权服务宣传室,为百余家企业提供常态化指导;成立南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瓯工作室,开通维权“便捷通道”;与浙江庆元及松溪、邵武等周边县市签订跨区域保护协议,织密维权网,提升案件协同处理效率。
服务之外,保护力度不减。该局通过“征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行动,为福建双羿竹木等企业提供精准维权;创新金融服务,帮3家企业靠知识产权质押获1600万元贷款。该局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聚焦侵权假冒,畅通投诉渠道,将知识产权检查纳入日常监管,依托“双随机”定向抽查。2024年以来,建瓯市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办商标侵权案10件、受理专利侵权案50件,移送外市28件,筑牢创新“防护墙”。
“北苑贡茶的根在历史,魂在标准。”今年5月,专家调研时的话,点出传统产业升级关键。建瓯市市场监管局以质量和标准为抓手,推动老产业树立新标杆。
针对“北苑贡茶”困境,该局先协调相关方,将商标无偿转让给建瓯,再联合专家细化标准,从鲜叶采摘到蒸青火候,从研膏手法到点茶品鉴,逐项规范,最终出台《北苑贡茶蒸青研膏茶》等标准及3项关键规程。目前《北苑贡茶》系列团体标准达11项,为千年贡茶制作了“现代身份证”。
建瓯产品质量提升覆盖多领域。该局组织举办竹产业标准化培训、“竹产业链实验室开放日”;推动市政府与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签订酒产业县域标准化共建协议。
与此同时,建瓯市质量强市工作取得实效。2023年,建瓯入选首批“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城市。
从“建州味道”香飘四海,到知识产权激活创新动能,再到传统产业树立质量标杆,建瓯市市场监管局以品牌为翼、知产为桥、质量为基,“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为千年古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在这里,高质量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块光饼的酥脆、每顶竹帽的安全、每份专利的价值,在烟火气中,书写着千年建州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