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精准“排雷”
重庆长寿沉浸式查隐患提升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能级
□ 蒋大发 本报记者 谢 旺
今年5—7月,重庆市长寿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化工企业隐患现场排查行动。排查行动深入一线、措施有力、成效突出,该区登记造册的6450台压力容器、锅炉和888.39公里压力管道得到全面体检诊断。
化工园区隐患治理专业性强、牵涉面广。长寿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坚持“3个主动”:一是主动汇报“点难题”。该局积极向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长寿经开区管委会汇报,获得政策指导和资源倾斜。二是主动对接“定重点”。在长寿经开区应急局的参与配合下,长寿区市场监管局对长寿经开区65家重点化工企业进行100%全面排查,并制定专项排查实施方案。同时,长寿区市场监管局将“特种设备在线”与长寿经开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对接,明确治理优先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主动触及“破瓶颈”。该局联合长寿经开区应急局印发排查整治文件,共同召开企业全员动员会议,让企业全身心投入到排查中,主动向专家组暴露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共同研究解决安全隐患。
隐患治理,技术是关键。长寿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查得准、治得透”,组建4个智囊团,每个智囊团由两名压力管道、压力容器技术专家和两名监察人员构成,实行专家领衔制,以专家智慧赋能深度治理。该局将65家企业分成4个单元,每个智囊团负责1个单元的排查,集中在两个月内全面完成。在现场排查中,该局打出“诊断+教学”组合拳,专家驻厂“开良方”、现场教学“传真经”。专家带着图纸进车间、盯着参数查流程、顺着工艺找设备,对反应釜、输送管道、危化品存储等关键方面开展“解剖式”排查,不仅指出“哪里有隐患”,更分析“为什么存在、怎么根除”。
此次排查行动累计出动监察人员168人次,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出动技术专家140余人次,累计对登记造册的6450台压力容器、锅炉和888.39公里压力管道开展100%全面诊断,“一企一档”建立隐患巡诊备忘录,形成隐患清单;帮助企业排查隐患521条,指导64家企业优化“清单式”管理制度,助力企业形成针对性治理方案40余份。其中,清理排查出漏登漏检压力容器262台、压力管道156条超25公里,达到了预期效果。
排查动员期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还面向210余名企业管理及作业人员开展系统性、理论性教学,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剖析+实操演练”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排查过程中,专家围绕特种设备结构特点、关键风险点、事故案例进行现场讲解,开设“流动课堂”,帮助企业员工识别风险信号,让企业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推动治理能力从“外部推动”转向“内生动力”。同时,该局还邀请万州、垫江、忠县等8个区县特监干部跟班学习30余次。
隐患治理要落到实处,纪律监督是保障。长寿区市场监管局邀请纪检部门进行“嵌入式”监督,建立“清风”护航机制。纪检组全程参与隐患排查方案制定、现场隐患排查、重大隐患整改验收等工作,聚焦作风纠偏,严查治理过程中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对隐患排查中执法人员和专家的履职情况、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实地督导,确保政策红利、治理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同时,纪检组全程跟踪问效,对排查出的521条风险隐患,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主体,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拖延应付、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杜绝“纸上整改”。
长寿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握紧上级支持、专家赋能、纪检监督的“协同拳”,高位推动、系统推进,全方位深化隐患治理攻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隐患治理抓得更实、更细、更透,为长寿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