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山西怀仁从经验制造迈向数字智造

2025-08-27 13:18:22 中国质量报

窑火淬出“数字瓷” 标准铸就新瓷路

山西怀仁从经验制造迈向数字智造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机械臂起落精准,数据流无声闪烁,瓷胎光洁、窑火奔涌——走进山西省怀仁市陶瓷企业的智能化车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正在这里交汇共生。

“南有佛山,北有怀仁”。当千年窑火在晋北大地跃动出新光芒,它不再仅是泥土与火焰的淬炼,更是一场由山西倾力推动、以数字为脉、以标准为骨的深刻产业变革。今日怀仁,正为山西省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从“经验制造”迈向“数字智造”的突围之路。

窑火新生:政策激活千年瓷艺现代跃迁

“过去一条窑炉离不开18位老师傅三班倒盯火候,如今一名技术人员面对大屏就能全程智能操控。”在亿家亲陶瓷5G数字化车间,工程师指着实时更新的温度曲线说。

怀仁陶瓷曾经历过“家家窑火、户户制瓷”的辉煌,但也一度陷入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发展困境。2022年,山西省将怀仁陶瓷列为首批十大省级重点特色专业镇,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朔州市、怀仁市有关部门协同,推出技改补贴、贷款贴息、电价优惠等政策“组合拳”,累计撬动企业投入超11亿元用于智能化改造。

政策引领之下,数字化浪潮席卷怀仁陶瓷:自动化设备从2021年的57台(套)增至如今的200余台(套),全省首台喷釉机器人、首条AI质检线陆续投产;“山西陶瓷产业大脑”正式上线,接入用能、品控等17类实时数据,为生产调度与节能降耗提供精准算法支撑;2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百元产值研发投入从1.8元提升至4.6元,转型速度与质量显著提升。山西省社科院专家评价:“怀仁将专业镇政策效能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从‘山西制造’向‘山西智造’的跨越。”

标准升级:从“做产品”到“定标准”赢得行业话语权

“以前是我们追着订单跑,如今是客户认着标准来。”锦泰陶瓷创始人王希毕坦言。该企业虽成立仅5年,却已参与《骨质瓷器国家标准》制定,拥有27项专利,通过“七滤五筛”工艺将骨瓷白度提升至88度、洗碗机抗冲击性能提高近16倍。

更大的标准布局正在山西省展开——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将怀仁列入“国家陶瓷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试点,设立500万元专项激励资金,推动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目前,怀仁企业已牵头制定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12项,占山西省陶瓷类标准总量60%以上。

“得标准者得市场。”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新安介绍,锦泰陶瓷第三代骨瓷因全面满足新国标要求,出口单价从1.8美元涨至3.2美元仍订单不断;鸿达瓷业凭借镁质瓷省级地方标准,成功中标中东地区千万级酒店用瓷项目。

“技术+标准”双引擎驱动,正助推山西陶瓷跳出“低价竞争”,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质检到家:“一站式”服务成山西质量护航新名片

“以往送检得去广东,物流一趟5天,现在步行10分钟到中心,当天就能取报告。”鸿达瓷业品控负责人李慧珍的感慨,道出众多企业心声。

她所说的“中心”,正是怀仁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2023年,该中心被列入首批省级“一站式”服务试点,政府投入3500万元扩建6000平方米实验室,新增光谱、热震等119项检测能力,成为山西唯一具备日用瓷全项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政府搭台、企业受益、产业升级”的山西服务模式在此清晰展现:财政全额补贴检测费用,企业“零成本”享受国家级质检服务,2024年以来该中心已为企业减负超200万元;该中心还与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成功转化11项科技成果;依托检测大数据编制的《怀仁陶瓷质量蓝皮书》,为工艺改进提供精准指引,推动全市陶瓷质量抽检合格率从92.3%升至99.1%。

从雁门关外到汾河两岸,山西正以怀仁陶瓷为支点,撬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跃升。一段新的晋瓷传奇,已在路上。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