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大秦铁路创世界单条铁路货运量新纪录

2025-08-27 13:22:01 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记者秦海峰)8月21日9时50分,一列满载电煤的73003次2万吨重载列车,从山西大同湖东站鸣笛驶出。这一刻,标志着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大关,创下单条铁路货运量的世界新纪录,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再添重载荣光。

作为“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它不仅是我国“西煤东运”的主通道,更辐射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全国各大电网、发电集团、300余家主要电厂和超6000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运输任务,年煤炭运输量占全国铁路煤炭运输总量的1/5。若将90亿吨煤炭装载于大秦铁路标配的80吨重载货车,需1.13亿辆,车辆连起来可绕地球赤道35圈。

自1988年一期工程竣工、1992年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大秦铁路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其年运量从最初的2000余万吨一路攀升,至2018年创下4.51亿吨最高纪录。累计货运量更是实现跨越式增长:2004年突破10亿吨,用时16年;2008年突破20亿吨,用时缩短至4年;2011年突破30亿吨,仅用3年多;此后每两年半即跨越一个10亿吨台阶。目前,大秦铁路已具备年运输4.5亿吨的常态化运输能力,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通道。

30余年来,大秦铁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重载技术跨越。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条件下,我国成功掌握万吨、2万吨乃至3万吨重载列车成套技术,构建起以“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速密重”并举为特色的重载运输体系,技术成果已推广应用于瓦日、浩吉等多条重载铁路。2014年,长近4公里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使我国跻身全球极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行列;2018年,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2020年,新一代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近年来,重载列车辅助驾驶、新型可控列尾运用等前沿技术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大秦铁路还历经3次大规模扩能改造,实现基础设施与装备水平的迭代跃升。第五代钢轨全面应用,国产大功率电力机车担当牵引主力,C80系列重载车辆成为标配。基于云技术的“供电6C数据分析报警平台”、第三代调度集中系统(CTC)、GSM-R双核心网等智能系统广泛投用,推动列车运行由人工指挥迈向智能调控,大幅提升运输安全与效率。

在绿色低碳方面,大秦铁路同样表现卓越。据统计,铁路每增加1亿吨货运量,可比公路完成同等运量节约标准煤1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6万吨。据此测算,大秦铁路累计90亿吨的运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9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亿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重要贡献。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正为大秦铁路注入新动能。数字模拟驾驶舱、重载列车平稳操纵评价系统、动态图像检测系统等广泛应用,使故障识别效率提升逾50%,车辆检修整体效率提高20%。一条更安全、高效、绿色的重载铁路,正持续释放大国重器的澎湃力量。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