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有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四川省屏山县一家正在装修门头的冷饮店打出“蜜雪冰橙”的招牌,其名字与知名饮品连锁品牌蜜雪冰城仅一字之别。除了招牌名称,雪人标识造型、主配色、标语等均与蜜雪冰城高度相似,让人难辨真假。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派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确认该冷饮店有山寨蜜雪冰城商标的嫌疑,责令当事人进行整改。目前,该店已经将门头招牌拆除。
近年来,随着新式茶饮快速崛起,山寨假冒、恶意抢注商标等各种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在县城、乡镇,山寨侵权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蜜冰雪城”“蜜王冰城”“冰雪蜜城”“蜜雪城堡”等,这些山寨蜜雪冰城的招牌,都曾挂在一些城镇街巷边茶饮店的门头,招摇撞骗。
茶饮品牌在发现被山寨侵权后,开始加强自我保护,提高防御能力。最简单实用的一招是大量注册类似商标,筑高防护墙。以蜜雪冰城为例。近些年,蜜雪冰城申请注册商标的动作频繁,把“蜜雷冰城”“蜜雪冰诚”“蜜雪冰域”等众多近似词组申请为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方便食品、广告销售、啤酒饮料等。有数据显示,蜜雪冰城已注册和正在申请中的商标多达1500余种。
在做好防守的同时,茶饮品牌还主动出击,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今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的一起案例显示,蜜雪冰城发现某公司特许经营店使用的“蜜念雪”招牌及门头、店内装饰风格与蜜雪冰城相似,涉嫌商标侵权,将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认为,某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蜜雪冰城的商标专用权,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其赔偿蜜雪冰城经济缺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94万元。今年4月,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茶颜悦色起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侵权案,判决“茶颜观色”方面败诉,停止在全国范围内的侵权行为,并赔偿茶颜悦色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170万元。
向市场监管部门寻求行政保护,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打击冒牌侵权行为等,也是茶饮品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常规途径。2021年3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对上海线下21家山寨CoCo都可门店进行统一执法治理。2020年,几家茶饮品牌与美团联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清理并下线1.2万家山寨门店,包括8278家假鹿角巷、2596家假CoCo都可、1256家假喜茶。
可以说,这几年,茶饮品牌不是在维权打假,就是维权打假的路上。饮茶品牌之所以花费大量精力对抗山寨,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有版权才能保护原创,有商标才能保护品牌,有专利才能保护技术。只有知识产权安全了,企业才能放心地开拓市场。
事实上,山寨现象不只出现在茶饮领域,其他行业领域同样存在。从经济学视角看,只要有利益存在,山寨就不会绝迹。一些法律人士认为,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逻辑下,商标抢注、品牌被山寨等问题不太可能有一劳永逸或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方法,指望出台一部新法规就将市场乱象廓清,并不现实。这就注定了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复杂、烦琐甚至漫长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说,要明白树大招风、名大被傍或是市场定则,而遭遇商标侵权或将成为一种日常。因此,企业一方面要花时间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尽量多地注册防御性商标;一方面要紧盯市场,发现有侵犯自家商标权益行为,主动向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并做好打官司的准备。而这个准备,不只是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准备,更包括心理准备。商标侵权一次又一次变换花样,一个官司打上数年,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品牌方在商标问题上劳心费力无可避免。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应看到知识产权领域违法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更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尽可能地降低品牌方维权成本,让傍名牌等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同时,通过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抵制假冒的社会氛围,让知识产权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