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河南淅川县擦亮农产品品牌底色谱写京宛合作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8-26 14:10:47 中国质量报

清水送京华 好品出山川

河南淅川县擦亮农产品品牌底色谱写京宛合作乡村振兴新篇章

□ 张吉超 孙 博

本报记者 孙中杰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一泓清水缓缓北送,沿着这条“生命线”,当地特色农产品也陆续走进北京市场。近年来,淅川县以“淅有山川”区域公共品牌为抓手,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的发展新路。目前,“淅有山川”旗下78种农产品已覆盖北京500个社区市场,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成为京宛协作的亮丽名片。

标准先行质量赋能

为品牌注入“硬核”支撑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而质量的核心在于标准。深谙此道的淅川县市场监管局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南阳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并参考全国同类产品技术标准,制定符合淅川特色的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

2023年,团体标准《淅川酸菜》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成为当地首个通过审核的农产品团体标准。福森药业参与制定的《板蓝根生产技术规程》等3项省级地方标准和物华生物科技的秸秆有机肥技术规程,均被纳入地方标准体系。这些标准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也为“淅有山川”品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有了标准,如何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淅川县市场监管局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资源,打造“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通过“你点我帮”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

目前,淅川县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认可实验室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在严格的质量管理下,“淅有山川”旗下的黄金梨、羊肚菌、鹊山鸡蛋等农产品,福森双黄连口服液、碳化硅新材料等工业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淅有好品出山川”。

产权保护品牌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品牌越响亮,侵权风险越高。为保护“淅有山川”品牌,淅川县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淅有山川”品牌建设相关实施方案,并建立商标使用动态管理机制,对授权企业严格审核。同时,该县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执法,运用大数据监测侵权线索,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筑牢品牌“护城河”。

为确保品牌健康发展,目前,“淅有山川”已完成全类别商标注册73件,涵盖5大类26个特色农产品,构建了完善的商标保护体系。

从农产品到智能制造、文化旅游,“淅有山川”品牌的边界不断拓展,带动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50%,新技术应用率提高35%,并吸引电商、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聚集,形成“品牌+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京宛协作市场扩容

书写经济转型新篇章

借助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机制,淅川县积极对接北京市场,推动“淅有山川”农产品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平台。

京东电商上行通道的开通,让淅川软籽石榴、生态果蔬等优质产品能够直达北京消费者的餐桌。“有了‘淅有山川’品牌背书,我们的产品售价提高了,销量也增长了。”一位淅川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据统计,2023年,“淅有山川”农产品在京销售额同比增长40%,成为首都消费者信赖的绿色食品品牌。

“打造一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就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淅川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品牌培育,让“淅有山川”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全国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淅川方案”。

以标准先行,为品质筑牢“压舱石”;以产权护航,为品牌筑起“防火墙”;以协作拓市,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标准制定到品牌保护,从质量提升到市场拓展,淅川县市场监管部门用精准履职激活了特色农产品的生命力。这条因水而兴、因品而盛的发展之路,彰显了市场监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多地区推动特色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