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成就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出台质量融资增信措施,助3万家企业获贷款超2000亿元。这意味着政府部门以质量要素为桥梁,将企业的“软实力”转化为金融机构授信的“硬通货”,为企业质量改进升级注入了源头活水。
过去,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不少企业的难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不少是有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但缺乏足额抵押物的科创型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创新工作举措,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指引。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为重视质量、追求卓越、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些地方实践中,也称为“质量贷”或“质量融”。这项工作抓住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结合点,找准拓宽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的突破点,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
质量融资增信的生命力在于“标准化、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益”,能精准击中银企双方痛点。在市场监管总局确定的5大方面质量要素的基础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和企业融资需求,研究确定本区域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范围和信息事项,为金融机构科学梳理识别出有潜力的企业进行质量融资增信提供了标准,提高了效率。
质量融资增信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供给质量。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通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动态、全面掌握企业的质量信息,帮助金融机构为企业精准“质量画像”,降低融资风险,让其敢贷、愿贷。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质量要素综合评价体系,深入挖掘和分析质量要素数据,依托质量要素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将信贷资源更多优化配置到优质企业上来。
质量融资增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质量融资增信突破原有的传统贷款方式,以企业在5大方面质量要素所具备的能力、资质以及获得的荣誉等重要信息作为要素,开辟了企业融资增信的新路径,能够有效提高优质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质量要素的关键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为了获得更高融资额度,企业会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竞争能力;获得资金支持后,企业可以完成进一步的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
目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不少地方将这项工作打造成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品牌。要巩固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动这项工作持续走向深入。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其中提出,推动定制开发质量融资增信专项产品,进一步优化质量融资增信办理服务等具体措施,将为中小微企业这一数量庞大的经营主体带来更优更高效的质量融资服务。相信随着相关工作的落地落实,将构建起激励企业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正循环,形成质量强企的磅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