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海峰
蝉鸣作引,步履为笔。近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的镜头,对准长治市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当记者跟随采风团穿行于太行山的褶皱间,看见的不仅是“勇担时代使命”的履职宣言,更是人大代表胸怀“国之大者”,在田间地头、炼钢炉前、煤矿井下生动的民生实践。
“钱袋子鼓了,腰杆才能硬。”平顺县人大代表、西沟村村委会主任赵爱亮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命脉,当传统香菇大棚因设备老化面临困境,他果断争取资金,带领村民日夜奋战,3个月升级改造65座大棚,新建冷库与分拣车间,锁住山珍的鲜度与价值。太子龙服饰的生产线、纪兰健康科技的潞党参深加工设备、潞麻农业科技的食用油生产线,让“红色西沟”在新时代奏响产业协奏曲。
“用企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履职。”山西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如交响乐,董事长程田青指尖拂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洁的表面,边指点边介绍。从租用半个车间起步,这位长治市人大代表带领企业跻身国内同行五强,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创业24年来,他带领团队跋涉山乡,创出教育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保障扶贫5种扶贫模式。
“医生治个体的病,代表解群体的忧”。长治市人大代表、黎城县人民医院院长郝红星扎根基层25年,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履职动能,在医疗提质与民生关切间架起桥梁。他带领团队完成胸痛、创伤等五大急救中心建设,搭建起生命抢救快速通道;推动设立120平方米慢病服务中心,患者购药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实现“挂号—开方—报销—取药”一站式闭环;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三级筛查网覆盖3000人次,千例免费手术复明率达99%。从诊室到田埂,郝红星以“医心”暖“民心”。
“讲台是初心起点,履职是使命延伸”。省、县两级人大代表、武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王晓燕,作为执教31年的音乐教师,在三尺讲台与民生建议间架起桥梁。履职12年,她提交了50余份建议,直击教育痛点。
作为一名扎根土地的农民代表,山西省人大代表、沁源县金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凤仙种植农场负责人姚风仙,以金沁农业公司为支点探索“双赢模式”,建立玉米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吸纳75名劳动力(含15名脱贫户),带动264名脱贫户就业分红;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动旅游观光采摘产业链成型,为农户提供订单农业、土地托管服务。
长治市人大代表、金烨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牵头提出《支持特种钢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建议》,促成产学研联盟,研发核电用聚变钢填补世界空白;推动企业订单式培训,联合高校培养200余名焊工、轧钢工;为小企业开辟特种钢定制通道,助其冲头寿命提升1倍,销售额增长60%,由此催生“产业链互助联盟”惠及12家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副总工程师兼设备科长、智能化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世丽扎根井下16年。其首创机电故障“四诊法”,攻克百余项设备难题;带领团队完成60余项技术革新,获16项国家专利,年创效300万元;推动矿井通过省级智能化验收,实现“减人提效增安”。
走基层、访田间、蹲地头、入车间、穿巷陌、探民心……行走在上党大地,履职故事在脚下铺展,民生智慧在笔端凝聚。一册册沾着露珠的调研笔记,折射“人民选我当代表”的赤诚初心;一张张写满承诺的履职答卷,诠释“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使命;一串串标注幸福的民生数据,绽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