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纹玉
8月17日晚,随着美丽焰火在夜空绚丽绽放,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圆满闭幕。赛事举办期间,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以硬核技术和精细管理,默默守护着每一个环节。
为确保赛事安全,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清单穿透管理、“一事一策”精准响应和跨区域协同机制,统筹推进140项重点任务。该局将“树牢底线思维、排查风险隐患、规范经营行为”的要求贯穿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三品一特”)等各个方面,为世运会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市场安全屏障。
世运会成功举办,离不开可靠的产品质量支撑。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打破地域壁垒,创新建立了焰火产品跨省监管协作机制。成都市质检院带队两赴湖南主产区,与当地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实施“驻厂监管+飞行检查+出厂核验”全过程质量管控;对5大类13种、共计27518发专用焰火,完成122批次产品严格验收,确保每一发焰火标签清晰、报告齐全、质量可靠。
同时,成都市质检院还精准把关世运会保供电重点项目,对核心高压电缆及附件开展全方位检验检测,以坚实的技术力量筑牢供电安全屏障。此外,监管触角还延伸至成都市17个重点景区。市场监管部门对景点销售的毛绒玩具、文创纪念品等开展1495家次现场检查及120批次监督抽查,排查整改隐患14处,持续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赛事消费环境。
让所有参赛人员吃得丰盛、吃得安全,是赛会成功举办的基石。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构建起“源头准入、过程可控、风险预警”的现代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该局严格前置审查,由成都市食检院牵头组建世运会食品安全专家组,对预包装食品配料进行审慎评估,排除高风险食材35种,指导9家供赛企业完成生产许可增项。同时,该院对纸杯、纸碗等一次性餐具进行严格检验,切实守好餐饮安全关。
在食品检测方面,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食品总仓“驻点监管+联合巡查”工作机制,保障483个品种504批次、共计577.76吨供会食品安全入仓。成都市食检院创新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共完成食材检验484个,报送食源性兴奋剂、安全指标检测结果超1735批次。世运村A、B区现场快检实验室对4个运动员餐厅、5个工作人员餐厅的餐饮食品及环境致病菌开展检测,共检测2381份样品;主媒体中心现场检测实验室完成果蔬和各场馆茶点实时抽样检测512份。赛事期间,该局共拦截并处置不合格食材48批次,动态更换问题食材3.18吨,有力保障了18638份工作餐包及数千人次用餐安全,实现了从食品总仓到运动员餐桌的全链条无缝监管。
计量是赛事公平公正的“隐形标尺”。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聚焦赛事运行核心环节和民生消费重点领域,构建起覆盖全域、贯穿全程的“赛事+民生”计量安全防线。在赛事侧,成都市计量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检定、加急出证服务,联合各区(市)县市场监管局,以最快速度完成17个核心场馆1300余台涉及安全运行的压力表、报警器及51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检定校准工作,及时消除了潜在风险。在城市侧,该院聚焦集贸市场、景区等重点场所,开展民生计量专项检查,严厉查处缺秤少量等计量违法行为11起,整改问题120个。
面对赛会期间陡增的人流和复杂的运行环境,特种设备安全至关重要。成都市特检院抽调技术尖兵,历时1个多月完成了覆盖该市14个区(市)县78个涉会点位、共计701台特种设备的保障性检验,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75项。
事中监管同样关键。成都市特检院创新推行“一点一册”精细化管理和“一点位一团队”24小时驻守保障机制。依托“969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和“12345”热线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风险。赛事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实现零事故、零投诉。
“世运会已圆满落幕,但市场监管护航城市发展和民生安全的使命永不收官。”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完善世运会保障中形成的跨区域协作、科技赋能、精准检测、智慧监管等“成都经验”,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