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木质跳棋棋盘格子比普通规格大30%,双人对打的桌面乒乓球训练器配备可调节弹力的磁吸轨道,针对手部锻炼的硅胶握力器有数个款式……在电商平台,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玩具品类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淘宝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老年玩具的搜索量和成交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适老玩具畅销,折射出我国银发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仅需要医疗与照护,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需要满足。老年玩具的出现,为他们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不少优质老年玩具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解闷消遣功能,进化为具有健脑、强身、怡情、防病、社交等多维价值的健康助手。通过寓健于乐的形式,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延缓衰老、提升晚年生命质量的非药物性防线,为银发岁月增添活力。
与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相伴,我国老年人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他们逐步打破“老年即衰老”的陈旧认知,培养出新的思维意识和生活习惯,追求更高品质、更优体验的消费方式。老年人消费需求升级推动老年玩具市场呈现3个发展趋势:从“功能替代”向“认知维护”转变,具有益智功能的玩具成为新宠;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运动康复类玩具销量激增;从“个体养老”向“社交重构”转变,群体性健身养老市场巨大。在此背景下,老年玩具逐渐从边缘品类跃升为新消费赛道,整个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老年玩具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掣肘整个市场发展。市场上不少打着“适老”旗号的玩具其实并不真正适老,并未做实质性的适老设计,只是儿童玩具换上一件“适老马甲”,贴上新标签。有的老年玩具生产厂商缺少“护老”意识,未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生产的老年玩具存在零件过小、规则复杂、色彩对比度不足等问题,不仅难以达到宣称功效,还可能因使用不当对老年人造成伤害。我国现行玩具安全标准的适用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而老年玩具产品相关标准处于缺失状态。标准缺失,监管失据,导致老年玩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信任度较低。
存在上述问题,也反映老年玩具在产业层面仍属新事物。如何找到既能营利、又能精准触达用户的商业模式,是业界共同求解的难题。找准老年人需求,让玩具真正融入老人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或许才是破局之策。
建立老年玩具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至为关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推动标准研制,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比如,在材料安全方面,标准应明确规定与老年人身体直接接触的材料无毒、无害、无异味,且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功能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情况,要求玩具尺寸应设计得较大,增加色彩对比度等,且明确玩具使用步骤简洁明了,功能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推行适老玩具产品认证制度。例如建立“认知刺激强度分级”体系,对运动器具进行“跌倒风险模拟测试”,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在此基础上,要推动老年玩具行业向系统性、专业化、生态化发展。研究机构和企业应以解决市场实际问题为导向,探索建立“标准—功能—安全—效益”一体化的适老玩具研发体系,推出真正适合老年人群体的玩具产品。政府部门要推动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益身益脑玩具使用的服务机制,创新“玩具+保险服务”“玩具+健康监测”“玩具+社交服务”的运营模式;打造适老玩具沉浸式体验场景,探索“社区体验店+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适老玩具专区,配备社区指导员,为老人提供体质监测、个性化“运动处方”和专业指导;加强市场教育,提升全社会对适老玩具价值的认知,建立科学的效能评估体系,以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
【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