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红山荞麦”获地标双重保护

2025-08-21 16:13:03 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李晶晶 记者秦海峰)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红山荞麦”在原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基础上,由之前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转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鲁区地处晋陕蒙三省五县交界地区,平均海拔1400米,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5.5℃。适宜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红山荞麦的优良品质,硒含量高,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位居同类产品前列,以“粒大、皮薄、色好、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平鲁区种植红山荞麦迄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宋代词人苏轼的“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描述了晋北大地“家家种荞麦”的景观。平鲁被誉为“中国红山荞麦之乡”。此次地理标志转化,不仅再次提升了红山荞麦的品牌价值,更为平鲁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成为平鲁区一张闪亮的名片,引领当地农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人领略到红山荞麦的独特魅力。

据平鲁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正多措并举,全力护航红山荞麦地理标志产品高质量发展,实现品牌溢价与产业富民的双重目标。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监管,严格审核辖区内红山荞麦生产企业的地理标志使用申请,规范专用标志的印制与使用,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与市场秩序;推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制定红山荞麦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的地方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品质符合地理标志保护要求;深化品牌宣传与市场拓展,鼓励企业在电商平台进行推广,打造“红山荞麦”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市场认知度,支持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拓展健康食品、旅游商品等细分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支持深加工技术研发,推动荞麦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地理标志+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共治的保护格局。

(责任编辑:陆明)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