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套娃”快递、“精装”外卖、“超长”小票等现象严重。而“套娃”快递是包装浪费的“重灾区”。胶带缠紧瓦楞纸箱、箱里套泡沫盒、盒里再塞包着气泡膜的礼盒,商品往往只占包裹一小角。
(据8月15日新华社)
快递业迅猛发展,快递等包装垃圾也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来源。有数据显示,在我国部分大型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85%至90%,特大城市达93%。如何有效治理快递垃圾,就成了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
要破解垃圾围城这一“现代病”,解决快递垃圾问题,就要从源头端减少垃圾产生,遏制快递过度包装现象,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如,此前电商和快递企业推出的绿色包装和纸箱回收计划,就有利于实现垃圾减量。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快递包装要求全面落实,快递行业规范化管理制度有效运行。新修改的《快递暂行条例》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对快递包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将进一步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可循环。
过去几年,绿色快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源头使用减量化包装、循环包装以及回收材料等,为企业节省了成本,算好了“经济账”和“环保账”。但是,快递包装“瘦身”在绿色包装、循环使用方面仍存在短板,还有一些梗阻要破。
对企业来说,绿色快递会增加成本,比如要建立发放、回收、报废等包装循环体系,投入更多研发与管理成本;绿色快递需要快递员与消费者现场拆包装,才能进行完好回收,实现起来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绿色快递的推行。
遏制“套娃”快递,帮助快递“瘦身”,要挥出“解套快刀”。这需要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履行自身责任,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推行绿色快递的动力。同时,要激发居民的积极性,比如对配合快递包装回收的居民给予优惠券、积分等奖励。此外,还要对快递员进行相应考核,对于包装回收完成率高的快递员,给予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快递员推广包装回收措施。
快递过度包装难以根绝,是垃圾分类难题、垃圾污染治理难题、商品过度包装难题的缩影。快递包装“瘦身”,需各方责任“加身”。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形成各方合力,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从源头、中端到末端的全方位、全过程综合环保治理,才能清除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更好遏制快递抑或商品过度包装的乱象,实现垃圾减量,资源化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