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质量增信+”引来金融活水 四川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蹲点服务助力“质产”变“资产”

2025-08-21 15:41:09 中国质量报

“质量增信+”引来金融活水

四川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蹲点服务助力“质产”变“资产”

□ 熊纹玉 吴昕洁

近日,四川兴辉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辉腾”)凭借在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通过成都市金堂县创新推出的“质量增信+”融资模式,成功获得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10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翻倍,利率还降低了0.6个百分点。

7月,在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金堂片区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金堂县市场监管局与县域内多家银行机构紧密合作,创新构建“质量增信+”融资模式。该模式精心梳理40项质量要素,涵盖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多个维度,将企业的“软实力”转化为银行授信的“硬通货”。

成都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公司用多年来积累的质量认证等‘软实力’,换来了‘真金白银’。”兴辉腾总经理文海表示,这笔钱是“及时雨”,让该集团敢接大订单、敢投资创新。如今,该企业的大口径、高压力复合管材研发已经提速,预计新产品年内面市,可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融资瓶颈,尤其是有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但缺乏足额抵押物的科创型企业。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金堂片区工作队在蹲点走访中,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困难,积极帮助其寻求破解之道。经过反复调研和磋商,最终创新推出“质量增信+”融资模式,为企业融资开辟新路径。

“我们最大的突破,是让企业质量这个‘软实力’变成银行授信的‘硬通货’,而且不需要银行‘另起炉灶’开发新产品。”金堂县市场监管局标计质量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将精心梳理的40项质量要素量化为评估因子,其结果可直接嵌入银行现有的“智造贷”“园区E贷”“经营快贷”“集群E贷”等40余个信贷产品的授信流程,实现授信额度“叠加倍增”。

中国工商银行金堂支行相关负责人说:“‘质量增信+’的生命力在于‘标准化、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益’,能精准击中银企双方痛点。这40个质量要素像一把精准的‘尺子’,帮我们穿透分析企业的真正实力和发展潜力,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我们敢贷、愿贷,而且能贷得更准、更安心。”

对企业而言,该模式意味着融资门槛的降低和融资额度的提升。“我们是典型的‘轻资产’科技企业,核心是技术和专利。这次市场监管部门蹲点服务进园区,带来了‘质量增信+’新模式。我们对照“金堂县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表”自评得分很高,立即向银行申请。”成都美富特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红波表示,在质量要素加持下,该公司贷款额度由原来预估的1000万元,提升到1500万元。这笔资金到位后,该公司将立刻启动重点研发课题和全自动新生产线,走“技术+质量”双驱动的路线。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通过“质量增信+”模式,金堂县前期试点9家金融机构已发放贷款160余笔,总金额高达11.27亿元。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融资支持,更为金堂县乃至成都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获得更高融资额度,企业会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竞争能力;获得资金支持后,企业可以完成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金堂片区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构建了“质量提升—融资便利—再投入提升”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据了解,下一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金堂片区工作队将积极对接省市数据平台,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质量信用数据向金融机构安全、合规开放,力争实现在线评估并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同时,该工作队将系统总结提炼评估模型核心指标、权重设置及操作规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手册,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多园区试点推广“金堂经验”。

(责任编辑:陆明)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