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世遗”名片到产业新引擎
福建南平推动“武夷”品牌持续“破圈”
□ 吕 锟 王逸欣 本报记者 江 岱
福建省南平市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下简称“双世遗”)所在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为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南平市于2025年7月出台《打响“武夷”品牌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以“武夷”品牌为核心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升级,深度挖掘南平市生态优势,对产业提质增效进行战略布局,让“武夷”成为南平市好山好水出好物的代名词,提升区域产品核心竞争力,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南平市将通过商标、区域品牌、包装广告3个层面协同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建设体系,打响“武夷”品牌。在商标层面,南平市着力扩大“武夷”字样使用范围,由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性培育指导相关主体注册带有“武夷”字样的商标,推动含“武夷”字样的企业字号名称注册,适当放宽带有“武夷”字样的注册限制,引导企业在名称字号中融入“武夷”元素。为强化品牌标识统一性,武夷山水品牌运营公司设计制作“武夷物产”标识,经版权登记后以集体授权方式,许可给全市农林生鲜种植养殖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用,农业、林业、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对企业使用该标识的指导与推广,让“武夷”元素更广泛地出现在产品包装上。
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南平市以“武夷山水”为核心,深化“武夷山水+”母子品牌融合机制,吸引更多优质特色产品加入。武夷山水公司正加速推进“武夷山水·茶空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及“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布局,计划至2026年实现超1000家茶空间的发展目标,同时借助南平市举办的全国性、全省性体育赛事,打造“武夷山水·赛事空间”,创新“公用品牌+体育赛事”运作模式,让“武夷山水”品牌借助赛事流量走向全国。此外,南平市市场监管部门完善“武夷味”“武夷竹立方”等“武夷”类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办法与准入机制,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并动员品牌主体参与价值评价,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武夷山水公司授权其使用“源武夷·达天下”宣传用语,进一步凸显产品的“武夷”地域特色,强化消费者对南平市优质产品的认知。
为确保“武夷”品牌高效使用与规范管理,南平市一方面对含“武夷”字样的注册商标全面摸底建库,指导企业规范商标使用及授权许可,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防止因滥用或不规范使用损害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推动闲置或使用率低的“武夷”字样商标流转盘活,通过搭建商标流转交流平台、举办专场洽谈会等方式,促进商标权合理交易,让优质商标资源发挥更大价值。同时,南平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武夷”字样商标的恶意注册行为实施重点监测,严厉打击短期内批量提交、缺乏真实使用意图的异常申请,对认定的恶意注册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维护“武夷”品牌的纯净性与严肃性。
此外,为保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南平市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日常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求每月报送进展、定期会商推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在质量管控方面,加大对“武夷”标识产品的抽检力度,扩大覆盖面与频次,建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确保“武夷”产品的质量与声誉。此外,南平市将通过多部门协作,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各类展会及旅游线路等渠道,加强“武夷”品牌宣传推广,提升全社会品牌意识,营造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随着各项措施逐步推进,“武夷”品牌正成为南平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武夷”品牌将推动更多南平市好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武夷”的生态魅力与品牌价值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