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 瑞 闫锡坤)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深入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一起益企”知识产权助企服务,线下服务企业100余家,线上培训企业1000余家,推动知识产权贯穿于生产、经营、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
“目前专利申请周期较长,撰写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核心专利难授权,直接影响新产品上市进度和市场拓展节奏。同时,由于撰写过程中存在技术点挖掘不充分、权利要求范围狭窄等问题,专利保护效力较弱,一旦遭遇侵权,维权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针对内蒙古万琪机械加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专精特新知识产权加速行”鄂尔多斯站活动现场提到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员协助企业对技术创新点进行挖掘与梳理,指导企业优化专利文本,提升可授权性。经过指导,企业原本零散的创新点得以系统整合,专利申请材料经修改后成功提交。“不仅写得更清楚了,更能体现技术价值,对后续参与市场竞争帮助很大。”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内蒙古自治区某专注于功能性涂层材料研发和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在推进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专利布局不清晰、核心技术易被模仿等问题,亟须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针对上述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了解研发重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专利动态,为其量身定制专利布局方案,形成“核心专利+防御专利”的组合型结构,有效覆盖其关键技术方向,明确技术壁垒。经过服务,企业初步建立本行业的专利防御体系,不仅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也为未来产品拓展和技术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对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破解,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实现了从无体系到有规范、从概念模糊到战略清晰的转变。
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一起益企”知识产权助企服务让企业在实战中切实感受到知识产权的专业力量。未来,该中心将持续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常态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知识产权赋能机制,为内蒙古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