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联合发出“反内卷”消费提示 抵制“内卷式”竞争  不为“低价低质”买单

2025-08-21 15:32:14 中国质量报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联合发出“反内卷”消费提示

抵制“内卷式”竞争 不为“低价低质”买单

本报讯 (记者王 越)针对部分消费领域存在的“内卷式”竞争行为,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联合发出“反内卷”消费提示,帮助广大消费者认清套路、规避风险,共同营造公平有序、文明友好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部分消费领域屡现“内卷式”竞争,以非理性价格战、虚假补贴、过度促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表面上对消费者有利,实则暗藏多重消费风险,损害消费者长远利益。消费提示聚焦6个方面,引导消费者从消费端抵制“内卷式”竞争。

警惕低价低质陷阱,品质保障放第一。部分平台或商家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过度压缩成本,可能导致商品质量“缩水”,如餐饮店在堂食和外卖中使用新鲜度不同的食材,产品偷工减料等。商家还可能因利润承压而降低服务质量,导致售后维权困难,影响消费体验。在价格战中,消费者看似获得低价优惠,实则要为低质体验买单,甚至可能因商品质量问题危害人身健康安全。因此,消费者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更要关注商家资质、商品质量、用户评价、售后服务等,把品质放在第一位,不被“超低价”标签误导,牢记价格合理、品质可靠才是消费核心。

识别虚假宣传套路,多家比较辨真伪。一些经营者通过虚标原价、低价引流等“内卷式”营销制造优惠假象,如宣称“原价599元,现价99元”,实则从未以原价成交过;部分促销活动宣称“全场5折”,却暗中抬高部分商品基础价格,或限制低价商品库存,引导消费者购买高价替代品。消费者在购物时可以通过多渠道比对价格,查看商品历史成交价,对“限时特惠”“限量秒杀”等宣传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折扣误导。

拒绝盲目过度消费,按需购买免浪费。“内卷式”竞争催生“多买更便宜”等过度消费营销手段,通过捆绑折扣、满减机制刺激非必要消费,诱导消费者为追求摊薄单价而超量购买不需要的商品,导致“买了不用”的闲置浪费;部分“薅羊毛”行为看似省钱,却因商品闲置、过期等造成损失。建议消费者在购物前明确真实需求,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量力而行,不被“优惠不抢可惜”的心理驱使,让消费回归满足需求的本质。

防范优惠附加条件,权益让渡须谨慎。部分平台或企业在“内卷式”竞争中以领取“无门槛券包”“购物立减金”“红包”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开通“先消费后还款”的小额信贷服务、办理联名信用卡、购买电信增值服务、开通会员自动续费、过度授权个人信息等,可能导致信贷风险、数据泄露或“想停难退”的被动消费。消费者在领取优惠时应仔细阅读须知条款,对“捆绑开通服务”“强制授权信息”等坚决说“不”,守住“优惠可弃,权益不让”的底线。

维护市场多元发展,防范“内卷”竞争风险。部分头部平台、企业在竞争中凭借资本优势非理性补贴或开展“无底线”的价格战,长此以往将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生态,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议价能力丧失,放大消费权益受侵害的风险。消费者应支持市场拥有多元化经营主体,选择兼顾公平竞争与创新服务的平台或企业,共同维护市场的多元发展。

共同参与抵制内卷,维权意识要增强。消费者如因平台或商家“内卷式”竞争造成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要依法投诉,勇于维权。可凭相关证据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广东消费维权网、广东消委会公众号向广东省消委会投诉,也可向市场监管等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经营者坚守品质底线,更需要消费者理性参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省消委会联合呼吁相关方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拒绝为“低价低质”买单,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回归“价值竞争”,共建安全、放心、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责任编辑:陆明)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