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士卿 本报记者 李 辉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围绕19个重点产业以质量强链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推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提质增效,质量对产业建圈强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
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在梳理钢铁产业链质量共性问题时发现,火车车轮热态和冷态外观几何测量目前还无法实现检测结果的在线智能化采集和应用,成为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实施“火车车轮智慧化测量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质量攻关项目,构建高温异形工件高精度尺寸传感测量系统、非接触式线激光在线测量系统和蓝光跟踪测量系统。目前,项目已进入现场调试阶段,仅提高成材率一项,预计每年创造经济效益约1500万元,每年减少碳排放1100余吨。
马鞍山市聚焦钢铁产业推进质量攻关只是安徽推进质量攻关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安徽创新开展质量强基、质量攻关、质量跃升、质量普惠4项行动。该省市场监管系统积极瞄准产业链共性质量技术问题,协同开展质量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链长组织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质量创新联合体,建立成本共担、收益共享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产业有需求、企业有意愿、市场监管部门有资源和成果产出有预期的原则,遴选确定7个项目作为省级首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组织安徽省计量院、省质检院、省质标院和省特检院专家分别开展项目协作和质量帮扶,力争解决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技术有突破、经济效益明显的标志性成果。建立全省质量攻关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63个,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培育。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攻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计量方面,长三角量子精密测量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安徽,促进了该省深度参与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安徽建成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家。在标准方面,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收集需求,开展标准需求调查和回访,编制标准需求清单,积极对接国家标准化机构,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两年来已制定国家标准1145项。在检验检测和认证方面,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试点,编制检验检测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效能。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合肥市(锂离子电池、光伏产品)和滁州市(光伏产品)获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在“一站式”服务方面,安徽省共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146个,推动建设皖美质量在线数字化平台,建立“一站式”服务评价标准。
作为该省最大的电动车智能制造基地,安徽雅迪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雅迪”)带动35家配套企业集聚金寨县,初步形成新能源动力机车产业集群。2024年以来,安徽雅迪联合安徽省质检院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实施了电动车线束质量提升项目。安徽省质检院多次组织专家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实施院企联合攻关。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先后组织计量、标准和质检方面专家进行帮扶和项目对接,推进项目进展。据安徽省质检院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反复帮扶和攻关,安徽雅迪线束工序合格率稳定在96.3%,压接不良率降至0.8%,接点防水等级成功提升至IPX6。
据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质量强链工作实施以来,该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发动1.7万余家企业参与,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157个,实施重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459个,帮助解决质量问题1251个,已成为安徽市场监管部门为企服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