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彭 燮
实习记者 孙惠贤
近年来,食品生产企业日益增多,天津市宁河区市场监管局以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切口”,在服务赋能、技术支撑、模式优化、机制创新4个维度打造监管创新样板,构建“智慧服务+精准监管”双轮驱动的食品生产治理新格局。
宁河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双平台,设立助企纾困热线、邮箱及工作群,为企业提供多维度公益性政策咨询与技术支持。该局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公益性标签审核服务团队,构建“理论+实践+复盘”三维培养体系,开设食品标签审核微课堂,配套开展“食品标签找茬每周一练”实战训练。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局已累计审核食品标签338个,提出789条修改建议和531条注意事项,其中审核肉制品标签15个,提出58条修改建议和22条注意事项。此举有效帮助企业规范产品标签标识,避免了因标签不规范引发的食品安全舆情。
同时,该局立足辖区食品生产行业痛点,秉持需求导向、精准滴灌原则,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打造“定制化培训+沉浸式帮扶”组合拳,并组建由监管骨干、技术专家参加的一对一帮扶小组,助力企业优化食品管理制度。专项整治开展以来,该局累计发布“肉制品专项工作指导”2期,开展分层分类培训6期,一对一现场指导12家次,肉制品生产企业覆盖率100%,企业“三类人”培训率达100%。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反映的简易程序繁琐、文书制作慢等执法痛点,宁河区市场监管局自主开发“津宁市监”Excel插件,集成信息智能录入、文书自动化生成等核心能力,大幅提高了执法办案效率与准确率。
该局建立包含九大类信用指标的动态监测体系,覆盖行政处罚、抽检监测、食品安全事故等,依托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现数据归集。同时,该局对故意违法受罚、抽检不合格等7类情形,动态上调一个风险等级,情节严重的调高两个等级;对使用非食品原料、一年内两次及两次以上抽检不合格等4类严重违规情形,动态上调为最高风险等级。基于风险等级实施监管资源动态调配,实现“高风险严监管、低风险优服务”,该局及时聚焦高风险主体,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实效性。
“积极探索‘三方共治、三阶段闭环’风险治理机制,建立肉制品生产区域风险排查流程,通过企业、监管科室、监管所横向协同,推动‘排查+整改+验收’纵向贯通。”宁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深化区域性风险隐患台账成果应用,确保区域肉制品生产风险治理工作扎实推进。